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39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萧宏字宣达,系梁武帝萧衍之六弟。天监元年(502年)封临川郡王,食邑二千户。先后居都督扬州、南徐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太尉、司空、侍中、司徒等要职,是梁初一位地位显赫的皇室贵族,并以“恣意聚敛”、“沉湎声色”而著称于世。萧宏其人,《梁书》及...  相似文献   
32.
为了探明六朝建康宫城(台城)的位置,廓清都城布局,自2001年5月起,南京市博物馆对珠江路以北以及大行宫地区的近20个地点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了六朝时期的城墙、城壕、道路、砖井、房址、木桥等遗迹,并且出土大量文物。出土遗物中,仅各类瓦当就有近600件,依当面纹饰可分为云纹、人面纹、兽面纹、莲花纹四大类。其中云纹瓦当、人面纹瓦当尽管数量相对较少,但时代跨度小,演变  相似文献   
33.
发现于南京市的北宋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为了解当时的政治、文化、宗教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实物史料。  相似文献   
34.
据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大墓墓葬形制的时代特点,及墓内遗物可区分为东晋早期前段、东晋早期后段和南朝3组,并依据献记载推定其建于东晋初年的元帝建平陵,主室后部东西两侧所葬二人分别是元帝司马睿及被迫尊的虞皇后,侧室内葬人可能是明帝生母豫章郡君荀氏。  相似文献   
35.
本文介绍了南京鼓楼西侧发现的一处特殊古代建筑遗迹,认为它与明初京师钟楼铸钟活动有关。并结合文献探讨了这处铸钟遗迹发现的重要意义及与南京钟楼相关的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36.
2009年7月,在南京雨花台区西营村清理了4座灰坑,出土一批六朝遗物,包括瓷器、陶器、筒瓦和瓦当等。根据遗物的用途,可分生活用具和建筑构件两类。生活用具包括瓷器和陶器,以瓷器为大宗,瓷器以碗和罐的数量居多,还有盘、六足砚、盘口壶和长颈瓶等,而陶器数量较少,有盆、甑、瓮、帷帐座等。瓷器多施青绿或青黄釉,部分有冰裂纹,胎和釉结合紧密。依据器底和器壁纹饰的不同,文中把瓷碗分为四型;瓷罐有双系、四系和六系三类;瓷盘多饰有同心圆莲子的莲瓣纹。依据器形的特征和纹饰判断,这批瓷器的年代应为南朝晚期。建筑构件有筒瓦和瓦当两种,瓦当又分为莲花纹瓦当和兽面纹瓦当两类。莲花纹瓦当以细部纹饰的差异,可分四型,其中包含有复瓣(宝装)莲花纹瓦当。兽面纹瓦当仅发现1枚,兽面刻画比较抽象,装饰意味更浓。参照共出的瓷器年代,这批莲花纹瓦当具有比较典型的断代意义。该遗存对研究六朝都城的物质文化面貌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7.
王志高  陈大海  杨爱国  杨三军  董补顺  岳涌  王泉  雷雨  周维林 《考古》2012,(5):41-52,107,109
2010年发掘的洪保墓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祖堂山南麓,该墓为竖穴土坑砖室墓,是南京地区常见的前、后室结构的明代大型墓葬,墓前还发现坟寺遗存。墓中出土寿藏铭、玉环、水晶串饰以及铅锡明器等遗物。寿藏铭记载了墓主洪保的生平事迹,以及与郑和下西洋的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38.
1995年4月,文物部门在江宁县经济开发区东山镇腰二村倪家山南坡发掘了一座明代墓葬。这座古墓系以俗称的“三合土”浇筑而成,长2.25米,宽0.7米,高0.95米,内壁修整光滑,墓内干燥、狭窄,仅能容纳一具木棺。木棺朽尽,但骨殖尚存。墓内未发现任  相似文献   
39.
南京城南颜料坊工地近年出土的六朝墨书瓷器总计92件。迄今为止,在六朝建康城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墨书瓷器数量最多、最为重要的地点,可以推考为六朝时期秦淮河岸四航之一的竹格航。根据层位关系以及器物的造型、装饰特点等,这批墨书瓷器分属孙吴西晋、东晋、南朝三个时期。其器类仅见钵、盏、盘,墨书最少者只有1字,最多达40余字,一般书写于外底露胎处。其字迹大多清晰可辨,所见书体不一,反映了当时都城普通民众书法之面貌。墨书内容大体可分6类:姓名类、器名类、器物用途类、吉语类、符号类、记事类,其中以标明器物所属关系占大宗,目的是为了将容易混淆的个人生活用品区分开来,从而达到卫生的要求。墨书中的"塸(区)"乃六朝时期钵类器之本名,"共食""众食"则与佛教斋仪有关。六朝墨书瓷器或受汉代墨书陶器及漆器上的物主标记影响,与宋元以降的同类器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根据目前的材料,还难以得出六朝墨书瓷器曾经直接影响日本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