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0篇
  13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文旅惠农趋势成为必然,乡镇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惠农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首先,文章从乡镇旅游景区与当地农村居民之间的密切联系方面阐述了乡镇旅游景区惠农方向发展的必然性;其次,进一步探讨目前乡镇旅游景区在惠农方面经济和非经济的功用;再次,通过分析得出其存在自身实力不足、缺乏优惠机制、宣传...  相似文献   
132.
王勇 《华夏地理》2002,(9):114-121
巫师用他们富于想象力的手,编织出一个个充满灵智的手式.它们是无声的,却是法力无边的;它们不是用来表演的,而是用来敬神事天、驱邪赶鬼的.这是一个神奇而荒诞的世界,一个虚幻的世界,但其中有人类童年时代的思维特征,它们曾经是文明发展的一段历程.  相似文献   
133.
麈尾至迟起自汉末,隋·虞世南的《北堂书钞》卷百三十二收有东汉·李尤的“麈尾铭”:挥成德柄,言为训辞.鉴彼逸傲,念兹在兹.又据唐初《艺文类聚》卷六十九所引晋·陆机的“羽扇赋”,麈尾起源或可上溯至战国:“昔楚襄王会于章台之上,山西与河右诸侯在焉.大夫宋玉、唐勒侍,皆操白鹤之羽以为扇.诸侯掩麈尾而笑.……”魏晋六朝时,麈尾借清谈之风盛极一时,至隋、唐,玄风虽衰,但麈尾作为“名流雅器”依然流行.清·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六朝人清谈必用麈尾,……盖初以谈玄用之,相习成俗,遂为名流雅器,虽不谈,亦常执持耳.”  相似文献   
134.
佟麟阁将军佟麟阁将军,二十九军中将副军长。追认陆军上将。1935年后,面临日寇入侵的严峻形势,佟麟阁抓紧时间整军修武,他亲自主持二十九军的军官教导团,在训练中,注重激励学员们的爱国意识和抗日斗志,曾对学员们说:“中央如下令抗战,麟阁若不身先士卒,君等可执往天安门前,挖我两眼,割我双耳。”声情激越,闻者动容。1937年,日军在华北各地一再制造事端,准备扩大侵华。7月7日夜,日军驻丰台部队在宛平  相似文献   
135.
王勇 《史学集刊》2023,(2):97-107
作为农田形态的桑田最迟在秦代已经出现。《齐民要术》的记载反映出桑粮间作是北朝桑树栽培中较为常见的做法,而北魏均田令中关于桑田的规定与《齐民要术》所记载的桑粮间作技术一致,均田令中的桑田应该也是采用桑粮间作的农田。北魏将桑田定为世业主要因植桑给农田带来的附加价值,最初并不一定涉及土地所有权问题。但有关桑田的规定仍然夹杂有政治和社会因素的考量,它既是政府向豪强地主妥协的产物,同时也有限制大土地所有制的意图。桑田问题本身是一个农艺问题,而北魏均田令的规定在事实上造成了桑田与露田、麻田土地权利有别,可能正是在均田令实施过程中,桑田逐渐失去了其作为桑粮间作农田的最初含义。隋唐田令已废弃桑田名义,只要求民户的植桑数量达到标准,对栽种方式并不做要求,但受此前农业实践的影响,当时桑粮间作仍较普遍。宋元以后,由于要充分利用农田殖谷及桑树品种的改变,桑粮间作明显萎缩。  相似文献   
136.
王勇  朱雅琴 《人文地理》2020,35(6):76-84
江南水乡古镇是江南地域社会经济活动的高度聚合体,而空间作为功能的载体,是古镇保护与发展中的关键一环。本文以周庄古镇为例,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切入,解析不同旅游发展阶段古镇空间演化的行动者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关键行动者意图、行动者网络结构的变化,推动了周庄古镇空间重构和演化。在观光旅游发展阶段,周庄镇政府为关键行动者,通过行政征召、专家带头征召等方式促成行动者网络的形成和发展,使古镇商业空间沿河街生长,文化体验空间呈团块状散布;在休闲度假转型阶段,市场力量开始发挥更大作用,行动者网络重新调整,进一步推动古镇商业空间网状渗透,文化体验空间条块衍生。本文认为古镇空间的实践建构应高度重视原住民这一行动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