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抗日战争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反侵略唯一取得全面胜利的战争,从而成为中国反侵略战争的根本转折,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根本转折,也是中华民族新觉醒的里程碑。一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新觉醒的表现之一,是民族利益、国家利益高于阶级利益、党派利益和团体利益,成为一切爱国者的共识,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内聚力。其标志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救亡图存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中国要全力以赴地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要求政治、军事、经济、思想等方面在抗日这一根本利益上,…  相似文献   
52.
何应钦是国民党统治大陆时期的第二号军事首脑,因他字敬之,故官场中称他为“敬公”。吴佩孚,字子玉,他是北洋军阀直系的大帅,故时人称之为“玉帅”。何应钦是贵州兴义人,而吴佩孚是山东蓬莱人;何应钦生于1890年,而吴佩孚生于1874年,年龄悬殊;何应钦自进入黄埔军校担任总教官起,便视吴佩孚为国民革命的劲敌;而声名显赫的吴佩孚,已执北洋直系的牛耳,对何应钦其人也许连名字都不知道。北伐战争开始时,广州国民政府所制定的北伐第一期目标是:“打倒吴佩孚,妥协孙传芳,放弃张作霖”,以便各个击破。而总体的战略目标是:首先,…  相似文献   
53.
清政府曾将他列为秘密诛杀的革命党要人。袁世凯曾把他当作“双重罪人”下令通辑。北洋军阀和西南军阀的头目曾延揽他为“入幕之宾”。国民党特务曾企图将他杀掉或劫持出逃。毛泽东称他“是我们的一个十分亲切而又可尊敬的朋友与革命同志”、“是一个奋斗的人”!邓小平请他出任贵州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时说:“素老负责意义主要是联系群众。干脆说,只要有你名字摆在那里好了!”他说他是“桥”,群众也说他是“桥”,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他,就是周素园。贵州民主革命的先驱周素园,字培艺,1879年诞生于贵州省毕节县城。他幼…  相似文献   
54.
走近历史的真实 寻找失落的明 挖掘夜郎化 发展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55.
何应钦与冈村宁次有一种“冤家对头其妙无比”的关系。在日本侵华期间,他俩有过戏剧般的相逢和敌友转换的微妙关系。1944年12月,当何应钦终因“小委员长”陈诚的排挤,辞掉担任了15年的军政部长,就任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职时,冈村宁次也升任侵华日军总司令。在他的以驮马进攻四川,迫使国民政府屈服战略构想的支持下,日军第三、第十三师团之一部约3000余人,分两路侵入贵州。12月2日,日军“无血占领”黔南重镇独山,陪都震动。日方从柳州广播,将拿下贵阳,直捣重庆。蒋介石要何应钦考虑,必要时放弃贵阳,退守乌江上游的鸭池河。…  相似文献   
56.
何应钦,黄埔军校的总教官,国民党一级上将,担任过国民政府陆海空军司令部总参谋长、军政部长等要职,是黄埔系里仅次于蒋介石的二号人物。本文作者熊宗仁,著名历史学家。本刊从2010年一期起,连载熊氏所著长篇《一级上将何应钦》,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7.
何应钦,黄埔军校的总教官,国民党一级上将,担任过国民政府陆海空军司令部总参谋长、军政部长等要职,是黄埔系里仅次于蒋介石的二号人物。本文作者熊宗仁,著名历史学家。本刊从2010年一期起,连载熊氏所著长篇《一级上将何应钦》,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8.
熊宗仁 《文史天地》2010,(10):83-87
十 何谷相争渔人得利 昆明遇刺喜剧悲吟 (一) 何应钦强迫佳百铸等将卢焘骗来以后,边推边拽,硬要卢焘中堂正坐太师椅上。何应钦和4个科长一齐拱手施礼,请卢焘看存贵州百姓面上,也看在多年袍泽份上,代理省长,并发誓赌咒:如不同舟共济,天打雷霹,死无葬身之地。何应钦毕恭毕敬地把省长大印硬塞进卢焘怀中,  相似文献   
59.
二、东瀛去来沐风栉雨上海往返攀枝结缘 (一) 1907年2月,何应钦、李毓华、李儒清3人同来自全省各县的70个青年,穿上灰蓝色的新制服,成为贵州陆军小学的第一批学生.  相似文献   
60.
“夜郎自大”曾贻笑百代,而“夜郎自悲”却又成了一种历史重负。如谜一般的夜郎历史也因此引起中外学者的浓厚兴趣。被称作夜郎故地的贵州,便同夜郎的兴衰褒贬有久远的渊源,理所当然应成为研究夜郎的中心。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贵州史学界、民族学界、考古学界与西南、华南、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