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80篇
  2013年   343篇
  2012年   365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230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一直的向往,就是可以去到布达拉宫,朝圣那座日思夜想的红宫殿宇。然而时至今日都未能成行。于是,前往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松赞林寺,便成为了我此次云南之行最为重要的目的。云南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噶丹松赞林寺对于了解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人,噶丹松赞林寺,早已熟识于心。这座历史久远的古寺,是川滇地区黄教的中心。同时,也是云南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倘若将时光追溯到清康熙年间,那时执掌黄教的,就是那位曾用一生精研佛法,且有着政治家、史学家与医药学家美誉的活佛,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  相似文献   
22.
<正>深秋时节,百花凋零,唯有菊花傲然怒放。菊花乃"花中四君子"之一。它错过了春暖花开的春天,错过了绿意盎然的夏天,待到百花凋落的秋天,迎风舒展美丽的花瓣。不管风吹雨打,依然挺起腰,有一副亭亭玉立、宁折不弯的样子。正因为如此,历代文人墨客,都把自己对菊的理解通过美好的诗章传留下来。  相似文献   
23.
潘飞整理 《纵横》2014,(1):4-10
1949年5月,我还在清华大学建筑系读书。当时北平刚解放不久,就成立了城市规划的机构——都市计划委员会,也叫“都委会”,比新中国成立的时间还早。  相似文献   
24.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认识毛泽东了,不仅因为我们都是湖南人,而且因为他与我父亲相熟。我父亲当年是长沙地区的革命人士,与邓中夏、谢觉哉、董必武、蔡和森、蔡畅等这些革命人士熟识,后来毛泽东自然也认识了我父亲。父亲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做了很多事情,创办了多所学校(现在的长沙周南女校就是他创办的),所以一些进步青年都喜欢与他交往。  相似文献   
25.
延安琐忆     
到延安去 我本名周素珍,大家习惯叫我苏菲。我1919年5月出生,现在已经90多岁了。我的家乡在浙江省舟lU群岛定海县沈家门半岛(现属舟山市普陀区).我们家是一个大家族,生活也比较富裕。  相似文献   
26.
在“中南戏曲观摩会演大会”中 1952年,我和我夫人徐虹奉调到中南文化部,从那个时候开始基本上都是跟随荒煤同志工作,直到他去世。当时,荒煤是中南文化部的副部长,实际上部里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他在主持。我和徐虹被分配在调研科工作,由荒煤直接领导,徐虹还兼任荒煤的秘书。  相似文献   
27.
问:今年春节期间,央视推出“家风是什么?”的调查节目,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共鸣。您认为,家风这个命题的提出具有怎样的意义呢?应该怎样理解家风?  相似文献   
28.
<正>在早期文明中,上层阶级在生活方式及文化上与普通人判然有别。上层阶级居住在较宽敞、较豪华、且往往是较干净的房子里,由专门的仆人伺候,吃营养较丰富的食物,穿金戴银,更加讲究个人外表和卫生,并修炼较优雅的举止。在埃及古王国时期上层阶级的墓葬艺术中,就形象体现了各种行为模式,其中上层阶级的稳重、高贵和完美体质与下层阶级的喧嚣、粗俗的举止、邋遢的外表以及时有所见的营养不良和肢体残缺形成鲜明的对比。上层阶级或讲一种较雅致的民族语,或讲一种与其多数臣民完全不同的语言。阿兹特克人有马切瓦语和特皮语之  相似文献   
29.
清宣统二年庚戌,乐嘉藻北游京城,又南下津沪,日记中留下了交游和对所经之地社会风貌的记录.  相似文献   
30.
“盂兰盆”一词出自竺法护汉译《盂兰盆经》。一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都在探讨“盂兰盆”究竟意味着甚麽。一般引用唐代玄应在《一切经音义》中对该词的解释,即“盂兰盆”意为“倒悬”。自释迦牟尼时代一直至3世纪,佛经是用口语流传的。直至3世纪末,口传佛典才逐渐用梵文改写。唐代玄应缺乏对於印度口语的理解,因此他对“盂兰盆”的解释极其牵强,毫无根据。“盂兰”很有可能是来自梵文odana(米饭)的口语词形olan(a)的音写,这样“盂兰盆”就意味着“盛着米饭的钵”,《盂兰盆经》就意味着“饭钵经”。笔者认为《盂兰盆经》不是伪经,而是3-4世纪竺法护或其他某个译者自一部印度原典所作的汉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