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正> 博物馆特色作为博物馆学中的一个概念,在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中正得以广泛运用。可是,对其本质属性的认识,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或者说,没有明确概念。这必然使一些馆在运用这个概念的时候,因存在着模糊认识而影响主观愿望的实现。突出博物馆特色,建立丰富多彩的博物馆体系,是我国博物馆事业存在和发展的关键。而如何使每个博物馆各具特色,当有相应的系统理论的指导,才能有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所以,对博物馆特色问题的探讨,是我国博物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有关的几个问题,谈一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32.
忆郁老     
1995年11月26日,郁祥祯老先生离我们而去,已将整整十年了,郁老的音容笑貌还时时出现在我的眼前。郁老是个出了名的好人,没有一点当官的架子,无论与谁,他都谈得拢,无论听说谁有困难,他都会尽力去帮助。我进入学会工作是郁老推荐的。  相似文献   
133.
世界上的货币分为东西两个体系,历史上西方货币币面以图案为主,而东方以中国为代表,流通的货币币面一般只有文字,很少有图案。自秦以半两统一中国货币后,其基本形状是外圆内方的方孔圆钱。后来大额交易用白银铸的银锭。到了清代基本是大数用银,小数用钱。政府的财政收支以银为标准,实际收付可以折钱。白银是称量货币,铸成一定形状的白银称为“银锭”。大锭一般重五十两左右,中锭重约十两,小锭重三五两到一二两。各地实际流通的银锭,形式和重量等并不一致。银两的衡量标准是平砝,还有成色的区别,平砝和成色合称为“平色”。官方的衡量标准称…  相似文献   
134.
沈国祥 《百年潮》2005,(3):36-37
发生在30年前的那桩“三&#183;五“、“三&#183;二五“事件的真相,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lt;上海新闻志&gt;中作了记载,那是&lt;文汇报&gt;和上级领导部门派人参与详细的调查、核实后认定的.我作为当时&lt;文汇报&gt;的报纸编辑主管,亲身经历了这次事件,虽然事隔多年,但往事犹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35.
辽散乐来自于中原地区,但又增加了许多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内容,倍受辽人喜爱,被列为宫廷四部乐之一,在辽境内普及面甚广,朝野皆行,雅俗共赏,从众多考古发掘的辽墓壁画资料中可以得到充分印证。  相似文献   
136.
纸币的鉴定     
  相似文献   
137.
清代修志大盛,名家辈出,对方志学的理论建树尤大,王棻即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本文仅从王棻修志理论的主要方面——“贵因不贵创”来探讨他的修志思想。“贵因不贵创”包括“因仍之法”和“更张之法”,服务于“征文考献”(修志第一要务)之“用”。  相似文献   
138.
国家兴旺时。当朝的货币制度自然由中央政权说了算.而且有极具权威的条例。不容轻易改动。但中央政权衰败时.一切就变得没有了定数。要引进外国机器制造货币,很长时期里一直被清政府否定。说是要乱了祖上的章程。  相似文献   
139.
沙漠的声音     
一次点心时间,保育员和我正在为孩子们倒水。这时,教室的一角,小阳正神采飞扬地和身边的孩子说着什么,还时不时地将空水杯罩在自己的耳朵上。旁边孩子听的很兴奋,急急忙忙把自己的水喝完,也把水杯罩在耳朵上。  相似文献   
140.
龙宫原为佛教文化意象,当其以文学意象的身份进入我国古代小说后,成为小说作品中的一个常见文学形象。受时代的小说创作潮流、创作群体以及受众层次变化的影响,唐宋小说与明清小说中龙宫的文化内涵及美学旨趣产生变化。历代小说中龙宫意象即在这种历史的变迁中不断发展丰富,构建起意蕴深厚的龙宫信仰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