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英雄卧病榻畅谈阳湖拳2006年底一个阴雨霏霏的下午,笔者在常州仁慈医院一间普通的病房里,见到了75岁的武术名家吴志泉。老人仰卧着接受我们的访谈,因为身患格林巴厘综合症,他已高  相似文献   
52.
尉迟寺聚落与聚落群的初步考察梁中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近年来随着各地区一些较大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使得聚落形态方面的研究呈现出十分活跃的局面。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理论方面,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严文明...  相似文献   
53.
他是石人杜鹃红金成,合清石人山的杜鹃,叶儿常青,花儿绯红,迎风做霜,屹立主峰。开花虽迟,却绽出桃花般的花蕊,给人姹紫嫣红、春日永驻的美妙感受。每当我看到石人山顶的杜鹃,脑海中就浮现出一个人来。他就是河南省石人山自然保护区暨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副处长张新河...  相似文献   
54.
经济民族主义的载体是经济问题,但它又并非仅局限于中外经济关系的调整,而是服务于总的民族主义目标。挽回利权是近代经济民族主义的起点;均势外交是近代中国经济民族主义工具性特性的延展;将经济民族主义的旗帜指向国内政治,则是近代中国政治革新举步维艰的曲折表现。在近代中国,内政与外交、外交与外债联为一体,互联互动,使策略性、功利性运用民族主义成为可能,使经济民族主义发生了功能的异化,进而形成内涵上的多质性。它深刻地展现了近代中国在发展经济与维持民族利益之间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55.
德育课是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上好中等职业院校德育课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6.
内政与外交、外交与外债联为一体,互联互动,是近代中国的时代特征。外债的这种特征,使策略性、功利性运用民族主义成为可能。借债救国论源于东北铁路外债交涉,其最初是指厚集洋债,实现均势。在清末宪政运动中,它又延伸到内政方面,成为国会请愿运动的舆论推动力量,并构成了干线国有政策的促动因素。郑孝胥在其间发挥了独特作用。近代铁路外债观的功能异化、内涵的多质化及其政治化倾向在其身上达到了极致。他的经历与思想充分展现了近代中国在利用外资与维持民族利益之间的两难选择,也显示了立宪派的政治性格。  相似文献   
57.
周绍梅  王启合 《神州》2012,(12):23+25
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时,要做到育人为本,应该重视三点:在教育内容和目标上,要育之以"德",德育为先,发展学生社会性;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时,要育之于"内",发挥学生主体性;在培养学生的途径上,要育之重"行",强调学生的实践。  相似文献   
58.
王代合 《神州》2013,(15):184-184
生物实验教学中增加了探究性课题实验,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59.
浅论突厥人的手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厥是我国古代游牧民族,主要从事畜牧业。但是事实上突厥人也很重视手工业,这篇小论文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介绍突厥人的手工业。  相似文献   
60.
战时财政是一种非常态财政,辛亥鼎革期间,为配合战争机器运转,清廷被迫放弃预算财政轨道,转入停办其他新政,筹措所有潜在财源,力顾国防的战时财政状态。在部库与省库均近乎告罄的情况下,部省极力筹画举借外债,但先后格於列强的中立政策,不具成效;统兵将帅与北省督抚极力献策发掘内款的各种方案,却依然难遂人愿。因部库窘困,清廷针对战时请款不得不流於敷衍,空言指拨,而无实际,战时财政运筹由此陷入绝境。它折射出财政改制面临巨大变故后,国省财政应对乏术,内外疏离趋於显性的极端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