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漫话泸定桥     
衍荣 《文史春秋》2015,(2):55-56
大渡河自北向南流经泸定县,至城关时落差增大,势如脱缰野马,水急浪大,吼声雷动,形成一道难以逾越的天险。尤其洪水季节,寻常渡船不堪一击,当地人渡河只得借助藤葛结索,或溜或荡,如演杂技,难度大不说,且充满凶险,因而世世代代都在盼桥。这种愿望直到十八世纪初才得以实现。大渡河以西,古为藏、羌、彝等少数民族繁衍生息之地,据《后汉书·西羌传》记载,其子孙分支百五十种,"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地少五谷,以产牧为业"。尽管早  相似文献   
82.
时间的教义     
时间的堤岸上。树木的眼神充满一种别样的焦渴。唯有山依然保持着沉默的姿态。在时间的河床上,只剩下流淌的痕迹,那些曾经水样的润泽,在干旱的高原一个被赋予蒸发量的词汇拖拽远去,一切就这样成为历史的元素。  相似文献   
83.
王洋  种建荣  雷兴山 《文物》2023,(3):64-76+1
岐山孔头沟遗址西周墓M10出土铜牌形韅饰96件,根据形制差异可分为两类七型,根据纹饰特征又可分为四组。文章通过比对张家坡车马坑马身装配的成套铜牌形韅饰,辨识出孔头沟M10随葬有四种至少9套韅饰,并对其组配进行了复原。根据搭配与位置关系,牌形韅饰可分为韅中饰与韅侧饰两类。文章在总结牌形韅饰辨识标准的基础上,对以往墓葬出土的牌形韅饰进行了辨识与复原。牌形韅饰主要流行于西周中晚期,多见于关中地区。铜牌形韅饰及其陶范分布存在同一聚落“器范共存”与不同聚落“器范相合”两个现象,表明牌形韅饰的流通存在就地流通与异地流通两种模式。文章对于铜牌形韅饰的辨识,深化了车马器形制与器用制度研究,为进一步探索西周青铜器生产与流通问题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84.
1986年9月~10月,我馆在雨花区铁心桥乡尹西村发掘了三座明墓(图一)。三墓成东西向排列,方向基本相同,这是当地基建队在施工中发现的。其中以 M 3最为完整,且随葬品丰富,现将该墓的发掘、整理情况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85.
南京南郊六朝谢温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墓葬位于南京中华门外铁心桥乡大定坊司家山南侧山坡,此地自1984年以来先后发掘了7座六朝墓葬,据出土墓南可知这里  相似文献   
86.
中南民族学院民族学博物馆,系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学博物馆.馆址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洪山南湖之滨、三面临水的“半岛”上,馆名为前国家副主席乌兰夫亲笔题写.整个博物馆建筑面积为2956平方米,由展厅、文物库、辅助用房三部份组成,建筑物依  相似文献   
87.
六朝墓文字砖的归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需说明的是:史学界通称的六朝是指东吴、东晋、南朝的来、齐、梁、陈六个相继建都于现南京的王朝,不包括中原地区的西晋一朝。由于南京周围地区存有大量的西晋墓葬,所见材料与本文讨论主题关系较大,所以亦将其列入讨论范围。本文所谓文字砖主要指墓葬中带有文字材料的墓砖而言,不涉及砖地券和墓志。多年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六朝墓志及地券赋予了浓厚的兴趣,讨论颇多,对其书法艺术、政治军事、郡望考证,豪族婚姻等都进行过较多的探讨,影响甚广,如南京北郊象山出土的东晋豪族王氏家族墓志所引出的《兰亭序》真伪等一系列讨论等…  相似文献   
88.
汉代铁器手工业的组织形式,一直以来讨论较多,却未有定论。本文提出,手工业作坊出土的陶容器的组合,有助于讨论作坊工匠的居住与组织形式,提供解决上述问题的线索。本文以陕西邰城铸铁作坊为案例,首先利用类型学建立分期框架,探讨作坊可能的运营持续时间。经统计分析,本文发现邰城作坊中炊煮陶容器的比例甚少。这一现象在西汉时期其他县级手工业作坊中相对普遍,但与战国时期作坊工匠居住于作坊范围内的情况不同,进而提出这一现象可能与工匠的居住和工作模式密切相关。本文指出,作坊出土的陶容器组合情况表明工匠可能不在作坊区内长期生活;铸铁作坊中工匠的身份可能也为雇佣工人,家庭式手工业作坊生产者的可能性不高。  相似文献   
89.
马丽华印象     
马丽华印象林金荣作为她《走过西藏》一书的责任编辑,我未见其人,先就深深喜欢了她的书,喜欢她对于西藏的描述,喜欢她的才思,她的质朴无华却准确成熟的散文语言。及至见到她,熟悉了她,发现她坦诚随和,是个活得真实自然的人。高原的骄阳灼伤了她脸颊的皮肤,使她颇...  相似文献   
90.
芒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简述蜀荣由云南大学历史系、中共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委宣传部、州政协文史委、州史志办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于1995年9月2日至12日在云南省德宏州首府芒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