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已有很长时间了,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土族创始农业的先祖为什么不是一位白发老翁,也不是年富力强的青壮年,而是一位“古然纳斯布俚”(三岁小孩)?假如是一位白发老翁,他的智慧一定不简单,银发闪烁、口吐真言,后人只是照他教导的做就是了;假如这位创始农业的先祖是一位青壮年人,他的力量和勇气足以令人信服,只要跟着他干,“金牛”、“银牛”、“黄牛”都可以征服。可是这两种情况都不是,土族创始农业的先祖是个“三岁小孩”!一个刚学步的孩子创造了一个民族的农业以及农业的辉煌,从而成为这个民族的先祖。这件事本身就令人困惑不解,所以才有…  相似文献   
12.
享有草原“白珍珠”、祁连“雪牡丹”之美誉的华锐白牦牛,是中国乃至世界稀有的地方牛种。早在商周时期,华锐地区就有羌戎等民族驻牧,当时的白牦牛尽管在畜种中占据的数量不大,但已经存在并繁衍生息。迄明清,华锐人不植五谷,唯事畜牧。《五凉考治六德集》中有“祁连蛲饶,畜牧蘖生”的记载,《凉州府志备考》中亦有“白牛食雪山肥草,饮雪山清水,其粪微细,可合旃檀”之表述。此类记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水草丰美,白牦牛空前发展的景象。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土族》杂志创刊30周年了!这30年,是一段曲折的经历;这30年,是一段辉煌的历程!就我所知,在《中国土族》杂志创刊之前,土族的宣传和土族历史文化的传播十分有限,偶尔在报刊上能看见一两页民间故事,偶尔又能看见一篇十分简洁的新闻,已经很不容易了。让土族人知道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让社会知晓土族这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的现实状况,似乎是不可能的事,  相似文献   
14.
说到黄牛,自然与古代的牛耕有关。 在土族的神话传说中,有关牛和牛耕较为著名的故事就有三则:《黄牛大力士下凡》、《牛耕地的传说》和《布柔游》。其中,前两则属于神话和半神话,后一则却是生活故事。本文以前两则故事为主,重点探讨一下土族原始农业的起源以及牛耕神话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要考察一个民族的历史身份,我们不能只盯着某一历史时期的文献记载和某些表面现象,而要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它的风俗文化和生活样态,只有深入到民族的生活之中,我们才能确定它真实的历史上曾经的民族身份。  相似文献   
16.
“标忌”是民俗学、人类学和宗教学研究的一种风俗文化,世界上所有的民族几乎都有自己民族的禁忌文化;土族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自然也不例外。本文通过解读土族的禁忌风俗,探讨某些禁忌风俗的起源和社会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北方的鲜卑语,就是今天的土族母语;今天的土族语是“流”,而鲜卑语是“源”,它们之间就是一种源和流的关系。对于土族的母语鲜卑古语,试图解读者不少,中外知名的学者中有方壮猷、缪钺、聂鸿音和白鸟库吉、伯希和等。虽然,这些学者对鲜卑这样一个已经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的古代北方民族给予了热情的学术关照,但依笔者之见,他们在鲜卑的“古语化石”解读方面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至少大多数学者的考释仍没有摆脱古文献的范畴和白鸟氏等学者的释读范围。笔者不揣浅陋,试图以今天土族语的角度(流)解读古代始祖们留下的母语(源),以证明今…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鲜卑山”的几个问题众所周知,20世纪80年代,考古学家米文平先生经过长期查访和研究,终于找到了鲜卑拓跋氏在《魏书》中记载的“旧墟石室”“嘎仙洞”,用他自己的话说:“石室的发现,结束了史学界长期以来对拓跋鲜卑发源地和大鲜卑山方位的争论,解决了北方民族史上多年未决的一桩学术公案.”陈连开先生也评价道,鲜卑“嘎仙洞”的发现,“解答了史学上一个千古之谜”,是“鲜卑史研究的一座丰碑”.2的确如此,鲜卑“旧墟石室”的发现不仅为鲜卑史研究提供了一个历史性坐标,同时为古代北方民族史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19.
三、土族神话考源(上)人类的神话是从人类自身的生活经验中诞生和起源,这一点毫不含糊。英国的凯恩·阿姆斯特朗在她的《神话简史》开篇就这样写道:“凡有人类的地方,必有神话。”  相似文献   
20.
旃檀  桑吉图 《中国西藏》2014,(1):F0002-F0002
2013年11月26日至27日,第十六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在三亚举行。三国佛教代表及四众弟子、各界嘉宾共500余人围绕"自然灾害后的心灵救助"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共叙法谊友情。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出席此次会议,并作了名为《具足慈悲,获得安乐》的主题发言。十一世班禅在发言中就自然灾害后的心灵救助进行了佛教解读,强调广大佛教徒应以慈悲胸怀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