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5 毫秒
51.
庚子勤王运动中,保皇会设总局于港澳,在何东、何廷光等港澳人士的大力帮助下,利用地利之便,调度指挥筹款、聚人、购械、运械,并设法协调处理保皇会内部以及与港英当局、革命党人和其他维新人士的关系。为了担当重任,保皇会将众多骨干集中于港澳总局,分工合作,又不断加强充实人事安排。可惜康门弟子并非办事之能人,内部矛盾重重,关系错综复杂,先后实际总办者均不堪大任,令保皇会上下不能沟通配合,调度无方,指挥不灵。不仅坐失了勤王良机,而且为日后保皇会内部接连不断的矛盾冲突埋下伏线。  相似文献   
52.
章太炎晚年北游讲学的文化象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 2年章太炎北游讲学 ,故都各校的趋新弟子执礼谨然 ,其余各派学人也纷纷请益问学。这似乎象征着五四以后学术文化界新旧南北之间的冲突离合 ,经历长期调适 ,重归以平实而致博大的轨道。被新文化派判为过时守旧的章太炎 ,依然稳坐国学大师的宝座 ,其针对民国以来中国学术文化时趋的种种批评 ,不仅有补偏救弊的意义 ,而且包含许多至理名言。北游后章氏重开学会 ,强调学有根柢 ,端正学风 ,养育新人之外 ,更为后进示以轨辙 ,成为聚合南北学人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53.
将辛亥革命置於晚清民国历史的整体脉络中进行考察,沟通古今中外,不要单纯由革命中心外铄,可见辛亥时期朝野各方均致力於知识与体制的全面变革,使得中国社会的重要领域迅速发生革命性变动。这些变动受到中、西、束学及体制的纠结影响,围绕各类趋新活动又形成各种势力错综复杂的联系。只有不为变化即进化,现在即现代的成见所囿,回到历史现场...  相似文献   
54.
“兴亚会”与戊戌庚子间的中日民间结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桑兵 《近代史研究》2006,2(3):41-53
1898年成立的上海亚细亚协会,是在日本各派对华团体逐渐合流以及中国各种趋新势力谋求联合的背景下,中日双方民间结盟的产物。随着日本对华人士的认识趋同,组织分别也相应模糊,一些重要人物同时参与多个团体的发起筹建,甚至担任不同组织的领导。因此,部分中国人士和舆论,更愿意称这类团体为“兴亚会”,视为中日民间人士联合挽救危局并进而振兴东亚的联盟,而不仅仅是日本某个对华团体的海外分支。由于亚细亚协会已现颓势,东亚会、尤其是同文会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取代亚细亚协会作为中日联盟组织架构的地位,所以不约而同地将活动重心放在上海。白岩龙平和宗方小太郎等人的上海乙未同志会,在这一转换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他们的影响下,中国人士逐渐将结盟的对象转到东亚同文会。后者利用原来各个对华团体的组织和人脉资源,更加全面深入地介入南方各地的反清密谋,并力图促成联合大举。。  相似文献   
55.
20世纪初国内新知识界社团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初国内新知识界社团概论桑兵戊戌时期,在维新派的倡导下,中国出现过几十个学会组织,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政变后,这些学会大都陷于停顿①。在清廷厉行党禁的高压之下,除秘密结社外,社团难以立足存身。1901年,新政复行,对维新事业的各种禁令大都不宣...  相似文献   
56.
1934年,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在胡适、傅斯年等人的支持下,解聘国文系教授林损等人,引发风波,长期担任国文系主任的马裕藻被迫辞职.此事看似新旧之争的延续,其实反映了国人由来已久的关于中国文学的观念及教法的分歧.蒋梦麟等人以行政主导强势推行的除旧布新,除了实现蓄谋已久的赶走所谓温州学派乃至终结章门弟子把持的历史,并没有赢得国文系学生的支持,也未能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显出成效.如果当年对马裕藻新旧并用的主张多一些包容,或许今日把握“中国文学”会少几分尴尬.  相似文献   
57.
国学兴起及其演化,与经学逐级退出学制乃至整个知识体系时间上高度重叠。国学既然为新旧过渡时期的将就兼容,便具有两面性,在中西新旧的缠绕下,倡导国学者取向迥异,国学形态下经学究竟有无立足存身之地,一直聚讼纷纭。守成者竭力维系经学的一统地位,趋新者则希望化解为不同分科。国学之下经学与诸子、史学、文学的纠葛,使得经学日益丧失既有地位。可是经学在中国,同时体现为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对内支撑道德伦理,对外显示国性。如何不依傍古人又能取信于广大,建构当下的道德机制,为世界体系的重构提供重要选项,是考验国人智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8.
桑兵 《近代史研究》2019,(3):153-159
侯宜杰先生的商榷文主要提出袁世凯"不可能在1911年12月27日以前奏请清帝退位",甚至在1912年1月16日《请速定大计折》上奏前,也没有必要动议清廷退位。而《正宗爱国报》1912年1月3日刊载的《清内阁致八旗都统衙门函》,与《请速定大计折》同时拟订,为后者的简约版,主旨正是动议清帝退位。实则袁世凯此举是被迫应对民军代表的谈判前提条件。唐绍仪辞去和谈代表后,清帝退位的暗中磋商即再度重启。  相似文献   
59.
南北和议告成,依法国务院成为统一民国政府的权力中枢,也是各方角力的关键。南京临时政府自认为是中国唯一具有正当性的共和政权,而清朝末届内阁总理全权大臣袁世凯变身统一临时政府大总统,千方百计将阁府部院当作民国的北方政府。民国从前清接下的不但是机构的烂摊子和财政的空架子,还有麻烦不断的大批旧员和层出不穷的人事纠纷。接收清朝旧署与建置民国新部的南北新旧之争相纠葛,频起风潮,新政府的成立及其运作举步维艰,作为责任内阁的国务院无形中被大幅度弱化和虚化。  相似文献   
60.
南北和议告成,依法国务院成为统一民国政府的权力中枢,也是各方角力的关键。南京临时政府自认为是中国唯一具有正当性的共和政权,而清朝末届内阁总理全权大臣袁世凯变身统一临时政府大总统,千方百计将阁府部院当作民国的北方政府。民国从前清接下的不但是机构的烂摊子和财政的空架子,还有麻烦不断的大批旧员和层出不穷的人事纠纷。接收清朝旧署与建置民国新部的南北新旧之争相纠葛,频起风潮,新政府的成立及其运作举步维艰,作为责任内阁的国务院无形中大幅度被弱化和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