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深圳居民购物行为空间决策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柴彦威  林涛  龚华 《人文地理》2004,19(6):85-88
本文以深圳居民消费行为问卷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通过构建购物行为空间决策的分析指标,包括购物决策因子偏好指数、认知度指数、购物因子评价指数等,从不同类型商品和不同商业中心地的购物空间决策角度,分析了深圳居民购物行为空间决策的主要因素及决策过程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民工作日生活活动时空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选取居民工作日的日常生活活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深圳市抽样居民的实证研究,分析居民工作日生活活动的一般特征,探讨居民属性与居民生活时间利用和活动空间分布的相关性,比较分析了不同类型及不同地区之间深圳市民日常生活活动时空结构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中日韩青年地理学家学术研讨会再结硕果,圆满完成了第一个轮回,开启了三国地理学会界学术交流之新传统,为国际地理联合会之区域化发展做出有益贡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居民移动-活动行为的城市空间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柴彦威  沈洁 《人文地理》2006,21(5):108-112,54
在以人为本及后现代思潮的大背景下,人文地理学研究越来越关注个体人的行为以及生活质量问题,基于居民移动-活动行为的城市空间研究正成为人文地理及城市规划学等学科的焦点。论文在对城市活动空间研究及城市交通出行研究中的问题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基于居民移动-活动行为的城市空间研究新框架,强调行为与空间之间的互动关系,强调RP法和SP法的结合,强调现实行为、现实空间与理想行为、理想空间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民大型超市购物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零极  柴彦威 《人文地理》2006,21(5):124-128
以上海居民消费行为的问卷调查为基础,探讨零售业态变革下上海居民大型超市购物行为的总体特征以及时空间特征。上海居民选择大型超市购物的比率及频率较高,在大型超市购物的耗时相对较长,并且有集中于夜间的特点,购物出行方式上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陪伴者以家人居多。通过不同类型商品购物行为空间的分析得出,大型超市对居民购物出行空间的影响显著。受大型超市空间分布和周边其他零售业设施发育程度的共同影响,居民购物活跃度的空间差异也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个体的日常活动发生在复杂的情境下,受到来自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以往研究揭示了制约下的个体在活动参与上展示出明显的性别差异。然而,传统以个体为单位的研究,忽视了家作为地方秩序的口袋,其内部分成员之间的互动对不同性别家庭成员活动参与的影响。本文从家庭内部分工的视角,研究夫妻双方在参与家庭维持性活动的时间利用的差异。在分析差异形成的过程中,在家庭区位特征、个体社会经济特征外,关注了配偶的社会经济特征、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对个体参与独立与联合家庭维持性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验证了我们的假设,微观个体活动参与及时间利用的性别差异,不仅受到社会与地理环境制约,而且是家庭成员之间互动、分工的结果。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析能更好地补充和解释以往性别差异的研究成果,为个体活动、移动行为等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城市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研究的时空行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宜居城市和健康城市的建设背景下,健康生活方式成为政府和公众共同追求的重要目标。已有的环境-行为-健康关系的研究主要从静态时空间的视角出发,探讨邻里环境要素与居民健康水平的相关关系,并分析健康相关行为或活动特征的中介作用。本文立足于个体导向和强调制约与企划的时间地理学、基于活动-移动模式的活动分析法、以及移动性转向下情境单元的选择问题,以个体整日活动-移动模式作为生活方式的外在行为体现,从时间、空间、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的角度,构建了基于移动性的城市环境暴露-日常活动移动模式-个体健康效应三者关系的综合分析框架,以期促进城市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居民时空间行为的社会分异已成为学者们广泛关注的话题。然而,已有关于居民时空间行为的社会分异研究中,缺少对于居民活动情境的社会分异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基于时间地理学中对人类活动的情境嵌入性与情境的不同维度的相关理论,以北京清河街道为例,分析不同住房来源居民在日常情境、地理情境和社会情境下的时空间行为的社会分异,尝试从多个情境维度拓展对时空间行为社会分异的理解。研究发现,市场性住房居民“朝九晚五”的活动特征明显,活动同伴选择外向性突出;单位性住房居民职住相对接近,在社区空间内分配时间最长且活动目的多样;安置性住房居民活动较为分散,地理情境与社会情境都呈现出“家庭内向性”特征;保障性住房居民非工作活动的“滞后性”明显,对社区空间的时间分配总体较低。除住房来源因素与个人社会经济因素外,建成环境因素对于居民对社区空间的使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深圳市民休闲时间利用特征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以对深圳市民的活动日志调查为基础,着重研究作为一个完整休闲日的休息日中深圳市民休闲活动的时间利用特征。通过聚类分析将深圳市民休息日的休闲时间利用结构分为六种类型,在考察不同类型的居民属性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休闲时间总量对城市居民休闲时间利用的影响以及不同休闲时间利用类型的休闲活动的节奏与空间特征,提出了与对城市休闲服务设施规划与城市休闲产业发展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市转型背景下的社会极化与社会融合问题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议题。国内外文献多关注社区尺度上的社会融合特征及其地理环境要素,由此形成了基于居住空间视角的社会融合研究传统。但这一研究视角过于静态和片面,难以在个体移动性不断提高、日常活动空间不断拓展的背景下深刻揭示社会融合的动态过程以及地理环境要素的微观影响机理。本文在对城市社会融合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讨论基于居住空间视角的社会融合研究存在的不足,构建时空间行为视角下的城市社会融合研究理论框架。本文提出,从微观层面的个体移动性与时空行为约束的视角,能够基于个体日常活动—移动行为更准确地刻画个体社会交往的动态地理情境,并从居民日常生活的时空约束、公共接触潜力、时空间行为策略等方面来识别地理环境要素影响社会融合的过程与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展望城市社会融合研究的可能研究议题与方法论发展方向,有助于推进中国城市社会融合研究的多元化和人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