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丰箫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2,(4):100-106,128
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部提出在中小学评选优秀教师,并将其作为一项政治工作来推动。为了体现自下而上的民主原则和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教育部对评选活动相关要求作了详细规定。上海市十分重视优秀教师评选,组成了优秀教师推选委员会、确定了工作计划、选定了试点学校。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各项教育工作尚处于摸索之中,评选活动的进展并非一帆风顺。通过评选优秀教师工作,上海市意识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一定要关注社会发展,避免过多的硬性规定,同时党和政府也意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理念要与地方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32.
郭锐  王箫轲 《史学月刊》2014,(9):100-106
近代以前日本的"朝鲜观",经由源自神功皇后征服三韩的传说,最终演变为"征韩论",将朝鲜视为其朝贡国、藩属甚至夷狄。从7世纪到战国时代,日本与朝鲜平等地处于东亚朝贡体系之内,但是日本对朝鲜以优越姿态相对待的情况日趋严重,其蔑视和敌视朝鲜的观念及心态进一步膨胀。特别是,在万历朝鲜之役后,随着近3个世纪的"锁国"时代,"丰臣伟业"被日本的一些思想家、战略家逐步发展为一整套的学说体系,日本统治者的向外扩张心态持续扩大。进入19世纪后,由于中国和朝鲜的积弱积贫状态以及东亚朝贡体系的瓦解崩溃,因此"征韩论"成为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对朝鲜的最终认知。  相似文献   
33.
中国悬棺葬学术讨论会纪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悬棺葬是我国南方古代民族的一种葬俗。两、三千年来,流行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在东南亚等地亦有发现,甚至远播至太平洋诸岛。对悬棺葬的研究,是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对解决上述地区民族史方面的问题,有着极为密  相似文献   
34.
林向 《四川文物》2010,(1):82-84,95
盐津豆沙关的"僰人悬棺",科学上应正名为"崖洞式崖葬"。它与川南珙县麻塘坝及贵州的同类遗存最为接近,故其年代也应相近,即相当于明代中期以前,早不过宋代。  相似文献   
35.
四川盆地的北部、大巴山与嘉陵江之间应该是考古探索巴化的上选地段,但过去却基本上付诸阙如。1999年和2003年,四川省物考古研究所两次对川东北的宣汉县罗家坝遗址进行发掘,共清理战国墓葬39座,被媒体称为是“20世纪末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巴化遗址”。  相似文献   
36.
殷墟卜辞中的,自孙诒让于1904年《契文举例》(下)释为“蜀”字以来,八十年诸家大都从而无疑。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1956年)另释为“(勹目)”,台湾李孝定1965年《甲骨文字集释》按语道:“陈氏释非是,字不从,且此从目乃象头形,非眼目,字与(勹目)义无涉,(勹目)又作(目句)乃形声字,与此象形者有别也。”蜀字可定,此乃商代方国地名,但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地方,则  相似文献   
37.
四川西昌东坪汉代冶铸遗址的发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坪遗址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南40公里的黄联关区东坪村一带,处在川西南山地金沙江水系安宁河中游东岸的二级阶地与螺髻山摆摆顶西麓冲积扇交迭的台地上,成昆铁路在台地下西面通过(图一)。这里属于横断山地区南北“民族走廊”的一部分,自古以来为巴蜀通南中及中国通东南亚各国的要道。这里古代为邛都夷故地,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设越(奚谷)郡,治邛都县(今西昌市)以后,得到全面开发。  相似文献   
38.
久已驰名中外的增城西园挂绿荔枝,迄今已有悠久的历史,报刊上曾载有不少或洋或略的史话,但总是人言人殊,莫衷一是,更有无稽的神话,把这古荔说得很神奇,煞有其事,姑置勿论。  相似文献   
39.
四川西南山地盐源盆地出土的战国秦汉青铜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向 《华夏考古》2001,(3):80-86
一 近年来在四川西南山地盐源盆地的干海、双河地区有大批土坑墓群被垦植破坏或盗掘,损失严重。所幸经凉山州博物馆会同有关部门出面制止与查处,得以稍息,并追回大批文物,其中出土的青铜树、杖、杖首等特别引人注目。1995年秋,笔者有幸在凉山州博物馆见到这批标本,这里愿略述己见,以飨读者①。 青铜树 标本的铸造比较粗糙,一般是单范浇铸的扁平饰片,通高在10厘米-20余厘米,宽8厘米-10厘米,厚仅0.1厘米-0.3厘米左右。根据人物图案上下排列的情况分析,当为干茎直插地面使用,也有可能接在竹木杆上。其基本形…  相似文献   
40.
林向 《成都文物》2000,(1):27-29
著名的历史学、博物馆学家邓少琴先生对于长江航运史、地方史志、川康金石、川康史地都有很深的造诣,关于巴蜀史研究尤为学术界称道。他的的钜著《巴史新探》、《巴史再探》、《巴史三探》、《蜀故新诠》,是我们治巴蜀史与巴蜀考古者案头必备的重要文献之一,结集为《巴蜀史迹探索》,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在1983年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