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林向 《巴蜀史志》2013,(6):48-49
初识伍松乔先生是2012年9月下旬,在北川新县城举行的一个学术讨论会上。会间.我读到了他的报告文学力作《羌之红——北川重生羊皮书》。这是一部关于“5·12”特大地震以后的北川人是如何在国家、全民的支持下,从痛楚到奋起,从个人心灵的医治到羌族文化的复兴.从家园废墟的清理到新城镇的建设.如何实现“凤凰涅椠”“浴火重生”的近40万字全景式的巨著,给人的震撼力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2.
邓少琴先生(1897~1990年)是著名的历史学、博物馆学家,曾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重庆市博物馆副馆长等,对于长江航运史、地方史志、川康金石、川康史地都有很深的造诣。关于巴蜀史研究尤为学术界称道,他的巨著:《巴史新探》、《巴史再探》、《巴史三探》、《蜀故新诠》,是我们治巴蜀史与巴蜀考古案头必备的重要文献之一,结集为《巴蜀史迹探索》,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在1983年出版。  相似文献   
13.
1995年,在三星堆遗址西南约60公里成都市郊的新津县宝墩遗址找到了早于三星堆古城的宝墩龙马古城,据1996年发掘材料的碳测数据为距今4500年左右。以此为突破口,证实了60年代调查发现的郫县三道堰遗址的古城、温江县鱼凫村遗址的鱼凫城,80年代调查发现的都江堰市芒城村遗址的芒城,  相似文献   
14.
赠西藏战友册载西睡七尺轻,男儿真可作干城。风窝沙海长云暗,雪窖冰天大戟横。唐古山高鸿雁断,林芝春涨筏舟行。军民共建文明后,汉藏新添一段情。 领军衣新衣着体软兼温,三月东风染色匀。帽角半衔青海日,衣襟一片贺兰春。牛郎种地星追月,织女抛梭夜继晨。珍重国恩民意厚,莫辞边塞老风尘。 塞上行九月轻霜点薛萝,青天白雁渡黄河。三关落照秋原阔,万里边防猛士多。羌笛翻吹南国曲,金刀啸解大风歌。朔方军事何须问,院校书生夜枕戈。 (责任编样:稚文)碧玉箫诗三首@碧玉箫~~  相似文献   
15.
四、感言     
马继贤(四川大学考古系,教授): 1986年三星堆遗址两座“器物坑”发现大批青铜器和精美玉石器的消息甫经公布,即震惊了世界。至今凡是参观过三星堆博物馆的中外游人,无不被它们奇特的造型、精美的工艺和恢宏的气势而震撼。以它们为代表的三星堆化,更是中外学们多年来一直热烈讨论的重要课题。这批青铜器的发现,表明先秦时期,在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上存在着一支具有独特化面貌、在时代上与中原的商化同时发生发展的灿烂的青铜明。  相似文献   
16.
林向 《成都文物》2006,(3):9-15
“巴蜀文化”是目前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经常使用的专有名词,但各人对它的语境的认识却有所不同,交流中往往发生理解的错位,造成误解。作一个学术术语尤其应该正本清源,才能名正言顺。对此笔者愿抛砖引玉,谨申浅见,提供讨论;本文的辨证只涉及“巴蜀文化”一辞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颜寒箫 《神州》2012,(18):51-51
乍到大学,信心满满却也充满彷徨。面对这个全新的环境,我总是希望有一个人来详细地给我讲讲大学究竟是什么样的。大学究竟学什么?怎么学?可是经过大学一年级这年我总结出:是自己的总要自己去经历,这样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12年12月6至7日,由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香港中国近代史学会、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联合主办的第三届“汉化·胡化·洋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香港浸会大学逸夫校园举行。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地区、香港、澳门以及韩国的56名学者,提交学术论文48篇,就中国历史上的“汉化、胡化、洋化”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9.
展示四川文物工作的窗口 ,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20 0 0年底 ,我和李昭和先生到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洽谈四川文物外展时 ,在他们的资料室 ,看到许多世界各国的文物考古和博物馆的刊物 ,其中有《四川文物》。在国外看到我们的《四川文物》 ,倍感亲切和欣慰。加拿大朋友告诉我 ,《四川文物》办得很有特色 ,每期他们都认真拜读 ,闻后格外高兴。四川是中国的文物大省之一 ,近十余年来 ,四川的文物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四川文物》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四川文物的概况 ,通报了四川考古的重大发现 ,展示了四川博物馆工作和文物保护的新成…  相似文献   
20.
本报告是根据四川地震局《关于成都地区地震基本烈度鉴定工作的报勘(1977年)所规定的第四项工作任务而撰写的,目的在于运用考古方法来调查研究成都地区1900年以前的历史地震的基本烈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