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长清仙人台墓地出土青铜器以铅锡青铜为主要材质类别。春秋早期至中期之初,仙人台M3、M2及M6青铜器的铅料与同期中原、汉淮地区一致;中期中段,仙人台M4青铜器开始应用来自长江中游的新的铅料,仍与中原各地基本同步。仙人台春秋诸墓见证了春秋青铜器的第一次铅料演替过程,并可确定新铅料的广泛应用始于仙人台M4阶段,对研究先秦金属流通模式及东周青铜器断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海洋出水铜器及其合金表面常常会覆盖一层凝结物,掩盖器物原始表面。本文以"南澳I号"明代沉船出水的22件铜器残片为研究对象,运用X-射线荧光分析(XRF)、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等方法分析表面凝结物成分,发现其主要是钙质凝结物,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机械法去除表面凝结物,为脱盐保护准备条件。本研究成果可为中国南海海域出水铜器的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能谱仪对郑韩故城热电厂墓地出土的l5件青铜器进行了分析,发现15件铜器的材质为铅锡青铜、锡青铜;制作工艺为铸造和热锻。热电厂墓地为东周时期郑韩故城贵族墓地,青铜器的初步分析研究为研究郑韩故城冶铸技术状况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浑仪、简仪合金成分及材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保存的明代浑仪和简仪,是现存中国古代测天仪器中较完好的两台,是十分宝贵的科学遗产,在世界天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浑仪、简仪是正统二年(1437年)开始铸造的中国传统的测天仪器,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明史·天文志》、《明实录·英宗朝》、《明实录·世宗朝》、《明会典》中都对两仪的制作年代、后期改造及修整有所记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使用X射线衍射(XRD)、离子色谱(IC)、光学显微(OM)及显微红外光谱(Micro-FTIR)等分析手段,对故宫灵沼轩建筑金属构件的锈蚀产物样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探讨了构件的病害成因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钢铁质构件的主要锈蚀机理为大气环境下的电化学腐蚀,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及自身的材质、加工特点,均可对锈蚀程度产生影响;而金属构件的断裂、变形,除了构件自身的材料特性外,还与其承受的构造应力、环境高低温交变以及不恰当的填充材料有关。  相似文献   
16.
灵沼轩是紫禁城内仅存的清代仿西洋式建筑,现存有金属、砖石、陶瓷等多类构件,其中大量的钢铁质构件用以结构和装饰之用。本文在现场调研与取样的基础上,使用多种仪器分析手段对灵沼轩的32件钢铁样品进行了材质和制作工艺分析,以期对该建筑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研究结果表明灵沼轩的钢铁构件可分为砂型铸造的铸铁构件、轧制成型的钢型材和机加工的螺栓螺母三类,这些构件不仅保证了建筑的结构性能,也作为装饰反映了建筑设计师中西合璧的设计理念,同时成为了清末中西方物质交流与当时冶金技术水平的重要物证。  相似文献   
17.
位于北京紫禁城外西北角的大高玄殿,是明清两代皇家御用的道教宫殿建筑群。2015年4月,故宫博物院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型保护修缮,在修缮过程中提取了9件镊头钉样品并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能谱仪对其进行了分析,其中8件材质为纯铁,1件材质为亚共析钢,均锻造成型,夹杂物主要为复相加杂。研究表明这批构件可能具有不同来源或不同年代。这一发现为大高玄殿在历史上曾有多次维修的信息提供了有力佐证,同时也为镊头钉的工艺探究及修缮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对现代镊头钉制作作坊进行调研,知其选用钢筋作为原料,材料质量高于古代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