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银雀山竹书《田法》看战国亩产和生产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封建地主制前期的粮食亩产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但现存文献中的有关资料十分稀少和零散,给研究工作带来了困难。80年代公布的银雀山竹书中有《田法》篇1,一般认为是战国时代齐国的作品,其中比较集中地谈到了粮食亩产、每个劳动力负担的耕地面积、农业劳动生产率等问题,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但对这些资料的解释,目前学术界分歧尚多。李学勤先生作了《〈田法〉讲疏》2,对《田法》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我想在这个基础上谈点个人的看法,以就正于读者方家。一、粮食亩产量《田法》中有关于粮食亩产量的…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末,微观史学的代表人物卡洛·金兹伯格开始尝试宏观层面的史学比较研究。这一方面是由于金兹伯格为保持学术敏感,主动回避微观史中心化的趋势;另一方面,是他开始采用形态学比较的方法来解决曾在巫术迫害事件的微观研究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即为什么时空相隔遥远的现象却多有相似?马克·布洛赫认为纯形态的比较不可靠,而金兹伯格却深入其中,以相似现象之间的"中间环节"为依据,论证了欧洲的巫师夜间集会活动在形象构成、仪式形式来源以及信仰心态三个方面与诸多社会现象可能存在历史关联。金兹伯格的形态学比较尝试没有取得成功,因为其推测性成分远超过常规历史学研究应有的程度。不过,金兹伯格的确在布洛赫认为不可行的领域迈出了有启示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13.
制陶业是原始时代最重要的手工业之一。对原始制陶业生产方式的研究,除了依靠考古发掘所提供的各种遗物外,往往还要借助民族学的有关材料。1982年3月,我们在云南省怒江傈傈族自治州调查该地怒族和傈傈族社会历史时,发现该县加车寨的怒族至今仍用原始方式制陶。这在有关民族调查材料和有关刊物上迄今未见披露,而且其生产方法在某些方面比已经报道过的黎族、佤族、傣族制陶术还要原始些。加车寨位于怒江东岸碧罗雪山的一个山岗上,是碧江县子里甲公社亚谷生产大队管辖下的一个生产队。“加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封建”概念的演变和“封建地主制”理论的形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引言:问题的提出本文所要讨论的“封建地主制”(或称“地主经济封建制”)是指封建社会形态中的一种类型,这种类型既区别于中国战国以前的封建领主制(或把战国以前定性为奴隶制) ,也区别于西欧中世纪的封建领主制。“封建地主制”理论是与对战国秦汉以后至鸦片战争以前这一历史阶段社会经济性质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战国秦汉至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时代,把它放到世界历史发展的大潮中看,它显得很有特色,似乎与众不同。对这段历史如何认识,如何定性,颇费历史学家踌躇。早在2 0世纪2 0—3 0年代,就有人称之为“中国社会形态发展…  相似文献   
15.
稻麦复种制的形成和发展不但是中国农业史上的重要问题 ,而且关系到对唐宋经济发展水平的总体评价。本文批评了中外一些学者在稻麦复种制研究中对唐代估计过高、对宋代估计过低的倾向 ,对主张长江流域稻麦复种制形成和推广于唐代的各种论据逐一予以辨析 ,认为到了宋代 (主要是南宋 )稻麦复种制才有较大的发展 ,成为具有相当广泛性的、比较稳定的耕作制度 ,而江南平原在这一发展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本文还讨论了宋代稻麦复种中与冬麦搭配的主要是晚稻还是早稻 ,唐宋稻作品种主要是晚稻还是早稻的问题 ,从而解开了导致对宋代稻麦复种估计偏低的认识上的两个“死结”。  相似文献   
16.
在"封建"名实问题讨论中对"封建"概念的不同理解,说到底是承不承认马克思所说的封建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形态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例如,有人认为:马克思、恩格斯"视西欧封建制为特例",氏族社会一奴隶社会一封建社会一资本主义社会的演进模式只适用于西欧.列宁把"封建"拓展到其他地区和其他类型,是"泛封建论"的始作俑者.把秦以后的中国定为封建社会,就是"泛封建论"在中国历史上的贯彻;它既不符合封建的古义和西义,亦与马克思的封建社会原论相悖.我曾经撰文提出不同意见.现在,趁<史学月刊>组织笔谈的机会重申我的一些看法,并作若干补充.  相似文献   
17.
从秦汉家庭论及家庭结构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商鞅的“分异令”规定成年兄弟必须分家,并非只能形成核心家庭。“五口之家”以“父母妻子”组成的简单主干家庭为其标准形态。不能把汉代家庭锁定为“核心家庭”。汉代还有相当数量的一般实行“亲死分家”的成年兄弟同居家庭。研究家庭结构应该注意不同阶层不同地区的差别,注意它的发展变化。主干家庭、核心家庭、联合家庭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按家庭结构的动态变化,可区分为“分异”型和“同居”型,历史上不同时代家庭结构呈现的不同面貌,主要是这两类动态家庭结构的消长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