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2009年5月18日是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三周年纪念日。三年来,新疆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严格按照《条例》规定,积极开展修志工作,建立地方志事业发展长效机制,地方志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52.
李娜 《福建史志》2005,(4):51-53
翻阅闽南族谱,追溯闽南人祖先的源流时,我们会发现史料清楚地记载着闽南人的根在中原或北方,闽南人基本上都是从中原或北方迁徙而来的,主要聚居在幅建的厦门、泉州、晋江、南安、惠安、同安、金门、安溪、永春、德化、漳州等市(县)。自明清开始,福建大量向台湾移民,据数据统计,目前全台湾约75%的人讲闽南话。因此,台湾也是闽南人的主要聚住地。  相似文献   
53.
张辉 《神州民俗》2008,(1):69-70
文章全面论述了唐代字样之学的产生背景、主要代表人物颜师古对唐代字样之学的贡献、唐代字样之学在颜元孙、张参时期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唐代字样之学对后世汉字规范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李娜 《福建史志》2003,(4):44-45
客家是中原汉族南徙,与中南、东南各地土著民族融合的一支民系。主要聚居在闽粤赣边区,广东中西部和东部、台湾、溪南、四川和东南亚等地也有不少客家人杂居其间。  相似文献   
55.
锡伯族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人口数量虽少,但她却是一个历史悠久、源渊流长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锡伯族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除了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过新年(元旦)、春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国庆节、中秋节等全国性节日外,还要过“西迁节”。18世纪中叶,清政府先后平定了新疆准噶尔和大小和卓的叛乱后,面对沙皇俄国的不断侵略,决定从辽宁抽调锡伯官兵到新疆驻防。乾隆二十九年(1764),清政府从盛京、辽阳、开原等15城抽调锡伯官兵1020名,注册家眷3275人,分两队于阴历四月初十和四月十九起…  相似文献   
56.
丁家畈遗址位于安徽省庐江县万山镇丁家畈村东,由5个人工堆筑的高台组成。经发掘确认该遗址为一处西周时期大型聚落遗址,具备驻守、生产和交通运输等功能。其中团墩发掘的8座西周时期墓葬,与陕西长安张家坡西周中期竖穴土坑墓的墓葬形制、器物组合和陶器特征基本一致,应属西周时期周人墓葬。这一发现表明遗址可能与中原王朝经略“南土”,维护南北交通“金道锡行”设置的军事、政治、交通据点有关。  相似文献   
57.
乒乓球作为我国的国球,其发展和普及情况可想而知。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我国新一代技术型人才的摇篮,加深对乒乓球的教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高校乒乓球课程教学的思考,提出了几点乒乓球教学的方法,望大家参考。为以后乒乓球课程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8.
对话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式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以民主平等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参与意识,促进学生主体功能的发展;积极开展多样有效的教学互动和交往活动,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的提高;增进教学中多元要素的沟通、合作,促进学生人际交往和社会化发展;以创造、生成的教学,使教学具有真实创新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59.
李娜 《满族研究》2013,(3):114-118
满族女作家叶广芩家族小说《采桑子》是由九部中篇小说构成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讲述满族贵胄生活的长篇小说,在叙述金家十几个兄弟姐妹的人世沧桑中,回顾金家这个皇室家族由繁华走向衰败的历史,蕴藏着作者内心强烈的文化诉求和对家族文化精华的眷恋和守望。  相似文献   
60.
李娜 《神州》2012,(17):19-19
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两国由于政治制度、传统文化、历史背景等不同,大学校园文化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分析了中美大学校园文化差异,以帮助中美两国大学生之间的沟通、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