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1999年7月13日至16日,由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珠海市旅游局主办,珠海市旅游局和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承办的“城市旅游国际研讨会”在珠海市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保继刚教授主持。珠海市副市长余荣霭先生、原香港中旅集团总经理马志民先生、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黄达人教授到会表示祝贺,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许学强教授作了书面发言。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10名国外学者和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名国内正式代表参加…  相似文献   
32.
国外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宗晓莲  朱竑 《人文地理》2004,19(4):14-21
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在西方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几十年来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案例,理论、方法也日臻完善。文章根据国外学者在研究思路、使用方法等方面的不同,把四十年来的研究分为60、70年代的定性描述、片面评价阶段;80年代的细分、量化研究阶段;90年代后的跨学科、多方法相结合阶段,分别介绍了各时期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重要论著,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评价。认为把旅游现象放在大的社会背景中,注重旅游业的特点进行跨学科、综合的研究是今后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应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3.
彭静  朱竑 《人文地理》2007,22(4):113-118
本文以天主教在广西沿北部湾地区的传播、扩散为例,试图揭示其传播、扩散的地理学规律。研究表明,天主教在环北部湾地区的传播分布基本上符合清末年间传教士先从沿海港口登陆,渐次沿交通干道向内陆地区扩散的点轴扩散模式。需要强调的是,涠洲岛以其地理上的闭合性特征在天主教进入广西初期扮演了弹跳板和插转台的角色,进而直接影响到广西沿北部湾地区天主教分布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34.
景观研究一直为国外文化地理学界所重视。作为宗教景观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教堂历来也是宗教地理研究的重点。教堂在城市中的时空演化可以直接反映城市宗教景观的形成与扩散机制。对广州基督教教堂历史时期空间布局的研究表明:从1842年开始,广州基督教教堂从十三行和南关一带逐渐向外拓展;建国前,原老城区、汉民路(今北京路)和河南(珠江南岸)北部已成为教堂集中区;在1960年代的教堂大联合之后,广州教堂的分布表现出收缩之势。教堂的空间布局主要受内在交通区位和人口因素的影响,同时,政治因素、城区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空间形态、宗教景观的空间集聚和竞争、城区环境等外部条件也对其有一定制约或促进作用。而当今的社会信息化与文化全球化,也对城市基督教教堂的空间格局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5.
从百期《人文地理》看中国文化地理学的发展脉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竑  林婕  魏雷 《人文地理》2009,24(5):13-20
《人文地理》从创刊至百期,一直关注中国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发展。正是依靠《人文地理》所搭建的平台,在《人文地理》的扶持、关爱及帮助下,我国文化地理学的发展才取得今日尽管依旧弱小,但也能悄然展放、显现美丽的局面。从过往100期的历程可以明了的是,它作为一个温床、一片实验田和一个跳板,孕育了包括文化地理在内的众多中国人文地理各分支学科的发展,也鼓舞、扶持了众多年轻的莘莘学子从稚嫩、从恐惧、从胆怯到充满自信、到成长,进而走向成熟。从这样的角度看,《人文地理》不啻又肩负了导师、领路人的角色。本文通过百期《人文地理》中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回顾,包括载文数量、文献作者和文献内容的分析,梳理了近二十年来国内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发展脉络。文化地理学研究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重要阶段,在社会发展与学科发展的新形势下,有必要继续在《人文地理》的领航下,借助新的理论视角和方法,依靠与国际研究的接轨和对话,体现中国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区域特色,促进包括文化地理学在内的中国人文地理学科的整体突破。  相似文献   
36.
城市化进程中,逐渐式微的归侨聚居区呈现被符号化的特点,其物质和文化形态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侨文化”的地方再想象,并加剧了边界随之发生的新变化。本文主要采用叙事研究方法,以广州华侨新村为例,尝试探讨在城市化进程中归侨聚居区边界的演变及其对想象的社区的影响,由此进一步解析归侨聚居区符号化的过程与动因。研究发现:①1954年至今,新村归侨共同体维系纽带经历了从国家利益到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再到集体记忆的嬗变,折射出社会环境、空间形态以及邻里关系的变化与归侨的自我认同感、群体认同感之间的耦合关系;②华侨新村不仅是曾经表征爱国主义的物质载体,在资本与权力的支配下归侨聚居区被片面截取并赋予了其它阶层想象的意义和元素。  相似文献   
37.
孙佼佼  朱竑 《人文地理》2021,36(4):21-26,28,184,27
旅游食物浪费是我国食物浪费问题的重灾区,其根源在于旅游活动特有的非日常和反结构特征。但目前我国旅游食物研究大多仍关注资源开发和消费促进,浪费研究则处于描述性的起步阶段。本文对国内外旅游食物浪费相关文献进行评述,分析了旅游食物浪费研究的总体特征、概念基础与内容,指出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消费端的测量和行为分析;从旅游食物体验的独特性质出发,基于消费文化与旅游体验视角对旅游食物浪费进行溯源;梳理了有助于解决旅游食物浪费问题的理论,包括消费文化视角下从资源消耗型食物消费到环境综合消费、综合价值提升以减少资源成本、基于全价值链参与提升认知和情感以减少浪费;也包括旅游体验视角下针对不同食物体验性质探索节约路径、创造多维度体验以减少资源消耗、以食物共享和慢食为代表的可持续理念的运用等;最终,文章对解决旅游食物浪费问题的未来研究提出了参考框架,从关注点、理念、对象和领域出发,提出议题和对应方法,为兼顾目的地食物价值增值和减少粮食资源消耗提供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38.
高校单位社区空间的儿童友好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祁琪  陈淳  朱竑 《人文地理》2021,36(3):67-75
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为单位社区转型提供新思路.本研究获取行为注记及问卷数据,探讨广州市H高校单位社区儿童活动空间特征及社区对儿童活动的影响,结合空间满意度及友好度评价,分析了高校单位社区与儿童活动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①高校公共活动区为儿童活动集聚地,社区建成环境及社会环境对活动有积极或消极影响;②社区绿化好、安全性高及...  相似文献   
39.
海岛文化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静  朱竑 《人文地理》2006,21(2):99-103
海岛型区域文化是有别于大陆区域文化的一种区域文化形式和类型。有关海岛文化的研究在国外始于20世纪70年代,近十多年来在我国也逐渐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整理,试图对国内外海岛文化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述评,并探讨其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方面的异同,以期对国内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