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的新发现和新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依据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的新发现,提出稻作农业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形式是中心起源、边缘发展的看法,即稻作农业大约在公元前10000年起源于自然食物来源充足的中国南方腹心地带,于公元前7000年后发展于“富裕的食物采集文化”区边缘的两湖平原西部地区和钱塘江流域,并逐步向淮河流域推进。  相似文献   
22.
《京山屈家岭》是一部很不起眼的考古发掘专刊。这部发掘专刊的文字及插图不足100页,图版不足60版,而且在1965年秋经科学出版社出版之后不久就逢“文化大革命”的开展,京山屈家岭遗址发掘主持者与报告编写主持者张云鹏先生在文革中被残酷迫害而过世,后人对这部发掘专刊未作任何的宣扬。然而,这部不起眼的考古发掘专刊,却是我国江汉地区、也是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奠基之作,自然也是张云鹏先生为中国考古学留下的一份宝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23.
朱乃诚 《南方文物》2013,(1):28-32,39
《华县泉护村》在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她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大规模发掘新石器时代遗址并形成考古学专刊的九部重要发掘专刊之一。  相似文献   
24.
太湖与杭州湾地区原始稻作农业起源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湖与杭州湾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稻作遗存距今在7000年左右,钱塘江流域有距今9000~8000年的稻作化遗存,是探讨稻作起源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25.
目次一兽面玦形玉饰的发现情况二兽面玦形玉饰的形制分析三兽面玦形玉饰的形制演变四兽面玦形玉饰的年代五三星他拉玉龙的年代六红山文化兽面玦形玉饰的用途七结语红山文化兽面玦形玉饰,曾称为兽形玉、玉猪龙或玉雕龙。以往所称的玉猪龙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玦形,另一种是C字形。通常认为C字形玉猪龙是由玦形玉猪龙直接演变发展而来,并根据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C字形玉猪  相似文献   
26.
1996年12月,国务院核定公布了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其中古遗址56处、古墓葬22处。这是继1988年国务院审定公布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之后,在不足十年间再次将重要的古遗址、古墓葬列入国家级保护单位。它既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文物考古事业的重视;也集中反映了近十年来我国考古研究坚持科学地进行田野工作这一优良传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表明中国考古学又有了长足的进步。第四批列为国家保护单位的古遗址和古墓葬,有的是五、六十年代或这之前发现并长期进行考古勘察发掘的重要遗址,而大多数则是近十年来发现的或是近年在以往发现的  相似文献   
27.
《宝鸡北首岭》的学术贡献与失误并存。一是区分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早晚两期,却将半坡类型晚期遗存作为半坡晚期类型;二是首次发现半坡类型前后两个阶段聚落居住区的布局现象,却将之视作同一时期;三是首次发现大地湾文化年代最晚一批文化遗存和仰韶文化年代最早一批文化遗存以及两者的层位叠压证据,却将之相混淆。提出,在开展考古学文化谱系编年研究时要兼顾聚落形态研究中对于遗迹平面现象的认识,在开展聚落形态研究时要兼顾考古学文化谱系编年研究中对于遗迹现象上下层位关系的识别。再次指出,北首岭77T2第六层下7座墓葬是仰韶文化年代最早一批文化遗存的代表,是一个家族三代人的一组墓群,这组墓群不能够拆开分属两个考古学文化。  相似文献   
28.
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史前史研究(下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总结了中国史前考古学的研究成果,并对中国史前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29.
朱乃诚  王景霞 《南方文物》2009,(2):105-108,153
本文分析了近90年来160多种中国考古文物类期刊的创办与发展情况,提出中国考古文物类期刊的发展与中国考古学学科的发展一样,经历了初创与早期发展、全面发展、复苏时期、成熟发展等四个阶段。现在的中国考古文物类期刊的格局,是1979年以来形成的。目前主要刊物的栏目形式有所变化.但研究论文与田野资料并重的办刊方针总体上没有变化。近10年来一些刊物新增加了文化遗产保护、科技考古、公众考古的内容,这应是中国考古学在21世纪发展的三项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30.
《华人·龙的传人·中国人一考古寻根记》,苏秉琦著,郭大顺编,1994年9月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即在苏秉琦85岁寿辰之际出版。16开,精装,文字及随文插图共262项,彩色图版6页15幅。 该书是一部论文集,收集苏秉琦于1984年至1994年10年间在各种学术活动中的有关讲话与发表的论文58篇,以及1979年与1982年的2篇讲话摘要与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