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关于鲁迅的研究以至于阅读,现在似乎相当沉寂了。鲁迅确实是我们的"民族魂",解放后一下子把他变成了"民族神",尤其是把他作为一个搞一切极"左"运动时的打人工具,这就使人们很怕鲁迅了。实际上,这是完全歪曲了鲁迅,甚至毁了鲁迅。现在是:对鲁迅歌颂的老调子已经唱完,而切实的新研究又不敢讲,所以鲁迅就被冻在那里,或被误解  相似文献   
22.
解放初期,叶剑英同志在华南担任主要领导工作,他非常重视掌握政策,特别是当时《共同纲领》中的经济政策,也叫十六字方针,即“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十六字诀。叶帅又十分注意华南比较突出的地方特点,经常处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状态中,而又比较民主。几年间我没有看见他贸然决定过问题。所以,我那时对这位“参座”是十分钦佩的。再加他常常出口成章,历史典故与古典诗词,信手拈来,都能为他所妙用。叶在小会上常讲“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以此教育他的下级同志。难的是他在行动上也是如此,我没有看见他在会…  相似文献   
23.
我有一个建议,即在《炎黄春秋》上开辟一个“当代科技知识讲座”。这个栏目同《炎黄春秋》的内容看似不甚相符,但我觉得可能很有好处。《炎黄春秋》在读者中的威信相当高,读者群中的文化与政治水平也相对较高。但这群人,大多数不太熟悉当代科学技术知识,却十分关心国家的现代化,求知欲望也还旺盛(不然他就不看这个刊物了)。因此,提出这一建议,供编辑部参考,近几年来,党中央及国务院均不断聘请各门学问专家向党中央及国务院各部门的负责人讲课。这种精神是值得本刊编辑部及本刊读者学习的。当前,国际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中年以上…  相似文献   
24.
看了《炎黄春秋》2009年第4月号上冯兰瑞的《和谐社会与宪政建设》一文,大胆提出“必须与传统的‘斗争哲学’彻底决裂”,可谓直言极谏,口不择言,令人佩服。这引起我也写这篇杂感。虽云“杂感”,恐怕也事关重要。我就下面三个题目谈谈。  相似文献   
25.
1949年夏,曾彦修(原在中央宣传部工作)在北平奉命南下到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工作,至1953年冬,曾彦修调回北京止,在广州工作共4年多,工作岗位是华南分局宣传部副部长,并兼任了《南方日报》社长约二年半。王匡先后担任新华社华南总社社长和华南分局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因此我们都看到和听到华南分局的一些事情。  相似文献   
26.
这多年来,我们经常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往往是讲给外国人听的。可是,我以为这两句话对我们自己却是更加十百倍地重要。对党国大事中的前车之鉴,究竟应该采取何种态度,在中国大约有两种:一种是重视,不回避。为了避免历史性错误的重复出现或扩大出现,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公开研究,普及教训,用以提高广大党员与人民群众的识别能力,不要再盲目地、奋不顾身地去响应种种政治上纯破坏性的号召了;另一种则是压制研究,即三个不准,不准写、不准读、不准发表以至不准研究。他们要党员和人民都永远处于阿斗即永远盲目服从的状态。这后…  相似文献   
27.
我是1919年生的,十一二岁时,恐怖就来了。我懂事起就恨蒋介石。说蒋是亲目派,要投降日本,确实不能成立。但他当时杀青年人杀得可怕,却是真的。  相似文献   
28.
《炎黄春秋》现在的影响比较大,也很好。根本原因是由于它内容充实,反映了很多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真实情况,纠正了不少历史上的讹传与不实之处,内容认真严肃,不哗众取宠,与今天某些不大真实的所谓“纪实“作品大不相同。刊物在形式上也大方朴素,编排醒目,不像目前很多报刊,满目花梢零乱。 我希望刊物今后一二年内,在坚持已有优点的同时,还能逐渐在总体规划上再有所扩大和改进,使内容更丰富些。 第一,刊名既叫《炎黄春秋》,似乎对古代中国文化的重视也要有所兼顾。即加强反映近代以前中国文化的光辉成就。当然,这要十分注意…  相似文献   
29.
(一)收到《炎黄春秋》6月号,首先拜读了于光远同志的《重读1940年延安一次大会的名誉主席团名单》。名单中的个别人,正好我有些印象,试作补正求教。其一、关于张一麟。张一,字仲仁,江苏吴县人,1867年生,1943年去世。1915至1916年间曾任段祺瑞内阁的教育总长约半年,是当时鲁迅的顶头上司。1917至1918年曾任冯国璋任内的总统府秘书长。抗战开始后,张在苏州曾和马相伯、李根源等老一辈人物倡议组织“老子军”,号召老年人都来支持抗战,在当年报章上传播一时。后遭到蒋介石的电阻而被迫中止。郭沫若于1937年7月下旬由日本回国,8月1…  相似文献   
30.
在粉碎“四人帮”之后的拨乱反正中,特别是在真理标准讨论、平反冤假错案和农村体制改革这三项决定性的工作中,胡耀邦是具体操作的前线总指挥,其后并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胡耀邦是绕不过去的巨大存在。但是,自1989年4月胡耀邦病逝不久,到1994年4月之前,本刊和中国大陆的其他媒体一样,几乎完全不提胡耀邦的名字。这当然是令人遗憾的。1994年4月,胡耀邦逝世五周年之际,在广大读者的强烈要求下,本刊发表了几幅他的照片,还有几行白话诗。随后又组织了一系列他领导平反冤假错案的文章。今日看来,这些事很寻常,但在当年却也很不寻常:一方面,中共中央在悼词中对胡耀邦的崇高评价只字未改;另一方面,与他相关的一切又笼罩在一片静寂之中……如今,一代人的时间过去了,我们迎来了这位伟人九十诞辰,而历史也进了一大步:当年的不寻常也寻常了。读者、作者和编者欣喜这种进步,欣喜这种寻常。因此,半年多来,我们收到了大量纪念耀邦九十诞辰的来稿。本期我们先选编了这些来稿的一部分,作为对这位伟人九十诞辰的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