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经济基础理论是解释城市增长的经典理论之一,但实地数据的缺乏使得相关实证研究效果不佳。结合实地调查数据,从基本—非基本经济活动的视角对广州市批发市场的销售物流网络空间进行研究,得出基本经济活动与非基本经济活动的比率高达4.27,反映出城市经济活动外向性的特点;基本经济活动网络总体上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珠三角和省外城市为重要支点的星型流动格局;非基本经济活动网络呈现出城市中部强、南北弱的货流格局。最后,采用R型和Q型因子分析方法,对销售物流网络进行流场识别,深入刻画网络的空间特征。结果显示销售物流网络中形成了一个综合活动场、五个基本活动场以及两个非基本活动场。  相似文献   
12.
珠江三角洲客、货运量的空间演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客运量、货运量的总体变化特点。根据珠江三角洲各县市客运量与货运量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各自所占的比重,选取了1980、1985、1990、1995、1998五个时间段,分析客运量与货运量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空间分布形态。  相似文献   
13.
城市走廊是城市系统的空间形式之一,在区域与城市发展及规划中由来已久。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巨型城市走廊开始显现。本文以基础设施带、区域发展核心及规划理念等几个方面阐述巨型城市走廊理念。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巨型城市走廊为实例,探讨巨型城市走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规划与管制。  相似文献   
14.
批发业空间及其形成机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外批发业空间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梳理,将批发业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30-60年代,依附于区位论的批发业区位研究,学者受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影响,流行用与批发贸易相关的指标来测量城市中心性;二是20世纪70-90年代,对批发业区位进行专门研究,并对其形成机制的探讨程度加深;同时,通过研究批发业来探讨城镇体系的文献也较为多见;三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批发业的空间优化,并与现代物流业紧密结合。我国对批发业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批发市场方面,且起步较晚,研究内容上,对批发市场空间布局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为深入,但缺乏批发市场的空间演变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同时,批发市场货流空间的研究、批发业交易功能与物流功能的空间分离关注较少。  相似文献   
15.
构建运输网络效率测度模型,对珠江三角洲27个县域单元1980年代以来运输网络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论表明:相较传统的通达性指标,网络效率指标在识别交通网络发展状况方面更有效;珠三角运输网络效率空间分异模式与通达性空间分异模式有较大差异,网络效率低值点和高值点同时存在于核心和外围地区;1988-2008年,随着珠三角陆路交通网络的发展,运输网络效率空间格局从原有的南北向"走廊"分布态势,转变为东西向面状均衡分布格局;运输网络效率水平大幅提升,网络效率平均值从4.42减少到1.41小时,变化率达到68.09%。各城市陆路运输网络效率与其城市发展关系表现为高度支撑型、基本支撑型、基本适应型及高度适应型四类。  相似文献   
16.
1999年7月13日至16日,由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珠海市旅游局主办,珠海市旅游局和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承办的“城市旅游国际研讨会”在珠海市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保继刚教授主持。珠海市副市长余荣霭先生、原香港中旅集团总经理马志民先生、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黄达人教授到会表示祝贺,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许学强教授作了书面发言。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10名国外学者和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名国内正式代表参加…  相似文献   
17.
武陵山区公路交通优势度与县域经济水平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陵山区是我国典型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研究其公路交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对深入认知我国贫困地区交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研究构建路网连通度、公路交通优势度、县域经济水平等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协调度评价模型等方法探究2000-2016年期间武陵山区公路交通优势度和县域经济水平的协调度演变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①省道以上公路的路网结构得到优化,从可达性良好的状态发展为完善状态。②公路交通优势度相对较好的区域从北部、东部转移到中部,相对较差的区域从西部和南部转移到南北两端,县域经济水平由东部优于西部的格局演变为相对无序的格局,“天窗”县的公路交通优势度和县域经济水平均相对较好。③将协调度分为高度协调、中度协调、勉强协调、轻度失调、中度失调和严重失调6种类型,协调度未得到明显改善,大部分县属于不同程度的失调类型。④公路交通优势度与县域经济水平同向匹配程度不高、远离省会城市及地级城市带动能力弱、开发建设水平低以及少数民族自治县相对贫困落后等因素制约协调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信息时代区域空间结构构成要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对区域与城市社会、经济及文化系统影响迅速加深,从而使区域与城市空间结构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本文首先回顾了经典的空间结构构成要素分析,然后对信息技术影响下的空间结构的点、线、面在内涵及形态上的相应变化进行了解释。对于点要素而言,其规模、功能、地位及不同点之间的联系都发生了变化。而线要素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促使了信息流对空间结构作用的强化,不同网络之间的互动日益重要。这些又导致面要素出现了如智能区域等新的空间组合模式。最后,指出了空间结构的成长与变化是与特定社会经济环境相联系的,需要针对特定地区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9.
火车站及其周边地区空间结构国内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凯  曹小曙 《人文地理》2007,22(6):6-10
工业化背景下,世界铁路运输发展迅速,各种大型火车站在城市迅速崛起,以火车站为中心的城市次中心区域逐渐形成,对火车站的区域影响研究日益引起国内外城市和交通学界的重视。文章首先总结了当前火车站与周边环境关系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动向,并对国外学者关于火车站地区的土地利用和空间结构、火车站与地区经济发展以及火车站对周边地区的社会影响等研究的主要观点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和综述。接着概括和分析了国内学者在火车站与周边环境关系研究的主要方面和内容。最后,针对我国的火车站地区建设和发展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广州城市内部居住迁移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居住迁移是家庭居住消费的空间调整过程,也是城市重构的基础动力,是西方地理学、规划学和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利用2001年和2005年在广州市进行的家庭住房问卷调查结果,文章分析了居住迁移空间特征、方向特征以及居住迁移方向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广州市居住迁移空间以就近迁移为主,在同一行政区范围内和邻近行政区间的迁移比重非常高,但从阶段演化来看,就近迁移有弱化趋势。迁移方向以老城区内和外围区内的迁移为主,其次为以老城区向外围区迁移。住房产权、家庭生命周期、家庭收入和迁移时间对居住迁移方向的影响显著,居住郊区化与住房自置率提高有关;单位房和房管局房建设是郊区化的主要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