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我的四舅姥爷,是一位很有犁的老人。四舅姥爷其实就是我姥姥的四哥。太姥姥、太姥爷一家是东北满族人的大家族,二老一共养了我姥姥等兄弟姐妹10人,我至今记得那张全家福照片,太姥姥和太姥爷居中而坐,大舅姥爷至四舅姥爷四个半大男孩齐刷刷坐在二老前面,  相似文献   
12.
1998年,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成都龙泉驿区青龙村的一座砖室墓进行发掘。墓葬为较大型的长方形双室券顶砖墓,墓圹平面呈亚字形,两墓室均由封门墙、墓室、棺床、耳室和肋拱组成。此墓是迄今发掘的除王建永陵之外的最高级别的前蜀重臣和分封亲王墓葬,为前蜀墓葬制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清代宾兴礼的直接源头是明代宾兴礼。清代宾兴礼既对明代宾兴礼有所继承,同时据很多地方志的记载,清代宾兴礼逐渐演变为专指送别科举考生参加乡试的典礼。彩楼和月宫桥是清代宾兴礼上最为常见的场景布置,而《加官》、《魁星》等原本是戏剧开演前的舞蹈戏则是宾兴礼上常用的优伶表演剧目。由于清代前期地方科举经费预算被大幅度裁减,各地宾兴礼在缺乏经费的情况下,往往很难如期举行。为此,地方官和乡绅常临时捐资或捐置资产设立基金,以便可以长久举行宾兴礼,这也是清代各地科举考试公益基金大量涌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舞蹈艺术是个体生命或群体在音乐节律的伴奏下所展现的运动造型艺术.人体天生的艺术运动线条,是生命艺术体验宣泄到艺术再现的过程.柯特·萨克斯在《世界舞蹈史》序言中说:"人们需要舞蹈,因为一种对生命的生气勃勃的热情推动他们舒展开自己懒散的筋骨;人们向往舞蹈,因为跳舞的人获得了魔力,这种魔力给他们带来了胜利、健康和生命."  相似文献   
15.
来函照登     
毛翼虎 《古今谈》2000,(3):60-60
  相似文献   
16.
更堆 《文物》1985,(11)
1982年,在西藏山南地区泽当镇东约400米处修建泽当冷库时,发现不少吐蕃时期的石棺葬,多为长方形石板墓和椭圆形石砌墓。其中一墓出土一件鎏金铜钵,当时由一位工人保存,后来为自治区文管会征集收藏。  相似文献   
17.
青海玉树地区位于三江源头,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丰富的物产资源、独特的区域地位和享有的国家优惠政策等这些条件为发展高原特色旅游产业创造了可能,本文分析了玉树藏族自治州高原特色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矛盾以及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藏传佛教寺院管理主要是指由寺院管理者对寺院内部的管理,是寺院自身各种管理工作的总称。它具体包括政府根据社会的需求所要进行的对寺院活动的宏观的规范,也可以包括佛教协会根据佛教教义和传统以及整个佛教事业发展的需要对寺院进行的指导和引导。本文针对新时期藏传佛教寺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19.
神刀(藏族)     
很久以前,有一位汗王,养有三个儿子,他几乎每天都带着他们上山打猎,为的是把自己一身的好武艺传授给儿子们。有一天,汗王又带着三个儿子上山打猎,刚走到半山腰,正好看见三只黄羊从他们面前跑过。汗王命令他们张弓射黄羊。可是,老大的箭从黄羊头顶上飞过,老二只把黄羊射  相似文献   
20.
1986年7月,青岛胶县后屯乡采购站发现一批珍贵的战国末期流通于齐国的“賹四化”、“賹六化’圜钱,重约二千克,现藏于胶县博物馆。“賹四化”径约3厘米、穿约1厘米、重约6—7克(上图);“賹六化”径约3.6厘米、穿约1.1厘米、重约9—10克(右图)。这种賹化圜钱,近人丁福保认为是西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