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杨乃运  李晔 《旅游》2006,(2):58-65
解州当地人引以为傲的是关帝庙的规格:与山东曲阜孔庙并立。曲阜孔庙是华夏文庙之首.解州关帝庙是中国武庙之冠,而且关公还享受比孔圣人更高的待遇.不仅被封神.还封了帝。他们称解州关帝庙为小故宫。解州关帝庙还是一座艺术的百花园.耐下性来,看不完的精美。  相似文献   
12.
杨乃运  李晔 《旅游》2006,(2):73-79
后土祠出名.不仅因为它是轩辕黄帝谒祠在此“扫地为坛”、宋以前历代黄帝祭土地之神的重要场所,还因为汉武帝在此写下的千古名篇《秋风辞》和珍藏着元代秋风辞碑刻的“秋风楼”。  相似文献   
13.
杨乃运  李晔 《旅游》2006,(6):80-83
“不怕刀兵之险,就怕鱼鳖一患”。以“战争之城”著称的徐州自汉至清咸丰十五年的漫长岁月里,黄河流经徐州。历史上的黄淮水患让徐州成了典型的叠城,仅明代的城池就前后两座叠埋于流沙之下,这不仅使徐州城下的古文明积淀异常丰厚,也造就了徐州特有的文化现象——高地文明圈。  相似文献   
14.
吴若峰  李晔 《旅游》2006,(9):42-55
提到江西,人们脑子里总是革命圣地的印象,那里是老一辈革命家的摇篮,有着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但在这块逶迤连绵的丘陵地带,那葱绿的群山、清澈的溪流却养育了中原迁徙来此的汉族民系——客家人。“客家”原是当地土著居民对客居外来户的称呼。“客”与“主”的身份原本就是相对的。外来人住得久了,慢慢变成老客。最后,终于反客为主。接着,又来了新客。后来的人,在先来人的眼里,自然又被看作“客”。先是别人称他们为“客家”,渐渐地,他们便自称“客家”,以区别当地土著。世世代代的繁衍和抗争,留存于世的围屋便成了今人了解客家的实物载体。  相似文献   
15.
杨乃运  李晔 《旅游》2005,(8):80-85
今年5月,我和同伴在福建宁德的游走经历告诉我,对任何地方,你都不要夸口说你已知道了它,了解了它。只要肯给自己的耳朵和眼睛充分的自由,让心走出以往经验的锁闭,就会有惊奇和振奋来扣你的心扉。未被发现、认知和体验过的东西太多了。此次宁德之行,我最大的惊奇就是发现未曾入过眼的宁德竟是盛产惊奇的地方,当地入称宁德是山海川岛大观园!这话没错。  相似文献   
16.
闻喜识花馍     
杨乃运  李晔 《旅游》2007,(12):66-69
闻喜县城里的西湖大桥很惹眼.四孔拱券桥洞.每一个都大得出奇.尤其是中间两孔.四孔并峙.大起伏的弧线横贯湖面.桥面随拱桥起伏.牌楼立在最大两孔拱洞之间的桥面上.凌空的红锥一般.与白桥形成一个特别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7.
吴若峰  李晔 《旅游》2007,(7):50-55
发源于皖南山区的率水、丰乐河、练江在歙县汇合而成后始称“新安江”。可以说新安江起始于歙县,一代代徽商的发财之路便是起始于歙县和新安江。这条徽州人的“母亲河”将“前世不修”的徽州人带出徽州,又将无数的富甲天下的徽商带回徽州,徽商成就了繁荣一时的歙县,于是也就有了斗山街和渔梁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晔睇 《贵阳文史》2004,(1):46-47
格凸河位于我省紫云县,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内有4个国家级景区、12个省级景区,分大穿洞和小穿洞两大风景板块,是我省新开发出的又一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19.
西洋北京镜     
刘冬梅  张永龄 《旅游》2005,(10):78-81
他(她)们来自于世界各地,他(她)们生活在皇城根北京,他(她)们喜爱并从事着比北京人还北京的中国传统。他(她)们给予这些传统以新的生命,也从这些传统中开始他(她)们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20.
本色襄樊     
杨乃运  李晔 《旅游》2008,(3):66-71
在襄樊城,我们认识了襄樊人戴涛和那个“拾穗者文化群”。我们无意中走进了一个文化圈子,更确切地说,是一个生活圈子。他们不称自己是专家学者,也不把自己对这个城市的认知称为理论研究,他们更喜欢说自己是城市的“拾穗人”,像捡拾麦穗一样,看似零碎而不经意,却真正在把襄樊的历史文化一粒粒地捡拾起来,用文字,用图片做一个记录,不断地告诉别人一个更本色的襄樊。他们才是这个城市的知道分子。[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