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1.
史前琢玉工艺包括选料、切割、抛光、纹样等多种复杂工序,这其中切割工艺在琢玉过程中最为关键,它不仅是塑形的基础,而且也是纹样雕琢的主要方式,甚至通过切割工艺的分析,还可以反映不同考古学文化中琢玉集团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中将以T17(4)∶37为代表的两翼对称各有圆涡或以T17(4)∶91为代表的两翼不对称,一翼呈鸟首形的木、象牙、骨质组装件称之为“蝶形器”(1)。2003年《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正式出版“,蝶(鸟)形器”(以下均简称蝶形器)的资料更为全面完善(2)。本文要讨论的是也被称之为“蝶形器”的出土于第二期发掘的T226(3B)∶79“双鸟朝阳”象牙残器(3)。我认为原先被识读的图像应该是倒过来的。  相似文献   
13.
浙江良渚庙前遗址第五、六次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庙前遗址位于良渚遗址的东南方。1999~2000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进行了第五、六次发掘,发掘面积1000余平方米。遗迹有房址、灰坑、水井、墓葬等。遗物以泥质黑皮陶和夹砂黑皮陶为主,另有璧、钺、镞、刀、耘田器等玉石器。这批遗物大多属于良渚文化中期偏晚阶段,少量属于马家浜文化时期。  相似文献   
14.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邓聪教授有着深厚的石器研究背景,他在1995年澳门黑沙清理出石英及水晶环块饰物的作坊遗址以来,对那类长轴两端各有一处有摩擦痕迹的乳凸砾石器有着深入的研究。关于这类石器的学术史梳理,香港中文大学黄韵璋博士在她的硕士论文《环珠江口环块制作工艺探讨——以香港白芒遗址为例》的表9中,以“辘轳承轴器名称演变”为标题,详细归纳了称谓,首次引用学者、资料来源等。  相似文献   
15.
良渚文化用玉种类的考古学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渚文化的玉器种类繁多,内涵丰富。文章从玉器的存在形式及存在方式两个方面,考察了良渚时期玉器的制作工艺、折射出的观念意识形态以及社会历史文化背景。通过这样的分类研究发现神人兽面纹最能反映当时的观念,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石器时代几何形图案艺术构成中,直线、波折状线以及圆形、十字形图案占有很大的比重,但菱形图案(或菱形的四边线条四弧状)同样也较引人注目,这种图案以单独形式或与其它图案的组合形式出现于东方沿海地区的史前文化中。在商周的青铜器纹饰中,以菱形(或称方雷纹)作为点缀装饰的形式与其它图案形式一样,为造型多样、神秘深途的商周青铜器图案造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文即以菱形图案的存在形式及说明的问题作初步的分析。(一)根据考古发掘资料,菱形图案的存在形式大致可分为四种:1.与八角星纹组合八角星纹图案目前主要发现…  相似文献   
17.
一瑶山是浙江余杭良渚遗址群中一处重要的遗址,位于东经120°00′56″,北纬30°25′37″,现属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安溪镇下溪湾村。1987年5月~6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一次抢救性考古发掘,那次发掘的主要收获是“发现了一处良渚文化时期的祭坛遗迹和11座良渚文化时期的墓葬”;初步确认“整个祭坛外围边长约20米,面积约400平方米”。根据野外发掘的情况,我们在发掘简报中对瑶山遗迹的性质及其不同遗迹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瑶山、反山出土陶器尤其是豆盘的分析,作者认为其相对年代大约相当于良渚阶段分期之第一期晚段。瑶山、反山略有错位时差,以折腹豆为代表的墓葬下限不一定是目前已知的良渚文化中期。  相似文献   
19.
江阴高城墩遗址位于宁镇丘陵和苏(州)沪平原之间,其北有江阴古渡口、南有太湖古沼泽,属太湖北部地区。这一地区以前曾经发掘过圩墩和寺墩两个著名的遗址,但是由于完整的考古报告未发表,总体的考古学文化面貌一直不很清楚。20世纪末,随着金坛三星村、江阴祁头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