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周扬、冯雪峰皆为文化名人,1931年在周扬主编的刊物上发表了长诗《汉奸的供状》。冯雪峰认为这是错误的,并提高到“违背党的策略”的高度。对此,周扬完全不接受。两人因此交恶。历时近半个世纪,直至1975年才“相逢一笑泯恩仇”。《〈汉奸的供状〉与周扬、冯雪峰交恶》一文详细介绍了两人交恶的来龙去脉,论证缜密,资料翔实。  相似文献   
42.
徐庆全 《炎黄春秋》2003,(1):4-8,74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后,整顿党风、重新恢复被“文革”搞乱的党的优良传统,就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凸现在全党面前。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组织起草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在进行了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43.
胡耀邦对两场文艺风波的关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庆全 《百年潮》2002,(4):34-38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的欢呼声鞭炮声震撼中国大地,历史又掀开了新的一页.在批判"四人帮"的勃然呐喊逐渐归于理性的平静后,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的任务就凸现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对已经结束的历史时代进行深刻的反思,在理论界和文学界拉开了序幕.在理论界,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为标志,开始了深刻的理性的思考;在文学界,则以"伤痕文学"这种独特的形式进行着反思.  相似文献   
44.
1901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个苦难的年头。 这一年,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在北京签订了。这个条约规定,中国人对外国赔款的额度是4亿5千万两白银。这个数字,是针对当时中国有4亿5千万人口而来的。这意味着,侵华的西方列强已不满足于将他们的“威严”施加在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身上了,同时还要让中国普通百姓领受他们的“威严”。  相似文献   
45.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两次会议很值得放在一起来探讨。这两次会议就是:1959年的庐山会议及八届八中全会和1978年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及十一届三中全会。  相似文献   
46.
周扬多次要求丁玲担任文艺界领导工作,丁玲都拒绝了;周扬对《桑干河上》的漠视,激怒了丁玲延安整风后,尽管丁玲写作上的“转向”后与周扬所追求的趋同一致,但是,作为一名作家而存在的丁玲,在内心深处对周扬仍然不肯认同。虽然表面上她与周扬保持了一种平和的同事关系,但在私下里,她对周扬却没有什么好的印象。从披露出来的1948年前后丁玲的日记、信件中是可以看出来的。抗日战争胜利后,丁玲本拟转赴东北,但因交通阻隔而留在河北。1946年,周扬也离开延安到河北晋察冀革命根据地,并担任了这个革命根据地的宣传部长。1947年,丁玲写出了后来获得…  相似文献   
47.
在关于“伤痕文学”的争论方兴未艾之际,胡耀邦就任中宣部部长。他一直关注着这场争论。1979年6月出版的《河北文艺》在显著的位置上推出了石家庄军营青年作家李剑的文章:《歌德与“缺德”》。文章认为,文艺工作者的任务是“歌德”——歌颂党、国家和社会主义,而不是  相似文献   
48.
1961年4月1日至5月15日,刘少奇在长沙县天华大队和宁乡县炭子冲大队等地蹲点调查达40多天。从广州出发时,他就对随行人员提出了规定:“不住宾馆,不住招待所,不扰民,自带油盐柴米,自备碗筷用具,一切轻装简行。”同年的7月18日,刘少奇的专列到达哈尔滨,黑龙江省委的同志在汇报完工作后,提议组织个晚会,让他休息一下。他毫不客气地拒绝了:“这次来黑龙江是搞调查研究的,不是来享受的,请不要搞什么娱乐活动,一律不准搞额外招待,也不要惊动与我调查研究工作无关的人,请只通知我要去的地方。”之所以在文章的开篇点出这两点,是…  相似文献   
49.
自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旨在推翻封建帝制的同盟会时起.他革命的目标即是:“出斯民于水火之中”。他把同盟会的机关报定名为《民报》,把革命的理论阐发为“三民主义”,把建立的国家叫“中华民国”,国家的政党叫“国民党”,无处不含有为人民谋利益的思想。为了实现这一崇高理想,孙中山“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他是一个全体,永远的革命者,无论所做的那一件,全都是革命”(鲁迅语)。为了革命,这个曾做过大总统的人,这个经手过数不清的款项的人,在走完了59个…  相似文献   
50.
正鲁迅是文学家,以杂文著称于世。自1940年代他在延安被誉为"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后,这位并非中共党员的作家,就此拥有了巨大的政治场域:他不再是一个可以任学者自由评价的人,对他的作品的任何质疑都涉及革命文艺的方向问题,甚至还会卷入路线斗争的漩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