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20世纪70年代末,经历了十年浩劫的中国,百废待兴,8亿多饥寒农民的生计,800万回城知青和城镇失业大军,像沉重的大山压在中国决策层的心头。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土地大包干破茧而出。农民拥有承包土地权,农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经营空间。与此同时,回乡的知青自谋生路,个体工商业也在暗流涌动。中央高层顺应民意。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两个农业文件,宣布解禁农村工商业,家庭副业和农村集贸市场得到认可。197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第一个有关发展个体经济的报告:“各地可根据市场需要,在取得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者个体劳动。”以解决800万上山下乡的知青大军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32.
徐庆全 《纵横》2000,(5):61-64
亲历过文艺界风风雨雨的黎辛老前辈,耄耄之年笔耕不辍,为解读文坛岁月留痕提供了不少回忆史料。但由于资料所限,个别回忆中的结论也难免有率意之处。《纵横》1999年第8期登载的《文艺界平反冤假错案的我经我见》一文中,有关丁玲历史结论一节,即有这样的问题。 这里,我只想把我的一些困惑写  相似文献   
33.
赵树理致周扬的信赵树理是以写农村题材而蜚声文坛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在40年代的脱颖而出,与周扬有很大的关系,因而两人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两人的交往中,赵树理曾几次致信周扬。这些信,对于研究赵树理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现转录一封如下,并结合有关材料稍作分析。周扬同志:  相似文献   
34.
35.
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上,1927年的4月12日,是个刻骨铭心的日子。蒋介石对共产党人的屠杀,使上海、北京乃至全国,都处在腥风血雨之中,以致这个应该有美好记忆的春天,竟成为党史书籍中一个令人一看就能读到血腥味道的名词———“四一二大屠杀”。屠杀,使一些人倒下了,但也使更多人加入到被屠杀者的行列。在上海,19岁的大学生周起应,在北京,24岁的已颇有名气的湖畔诗人冯雪峰,几乎是不约而同地站到了镰刀斧头旗下。由相识到交恶1928年,冯雪峰离开北京来到上海,在柔石的陪同下拜见了鲁迅,从此成为鲁迅忠诚的学生和战友;而因白色恐怖失掉组织…  相似文献   
36.
点算中共党史上大量的悲情人物,高岗绝对是其中之一。在中共历史的印记中,高岗的行状前后大相径庭。1955年前,他历史辉煌:他是"西北王"——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是陕甘宁边区的连任参议长,是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他是"东北王"——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北满军区司令员,第一野战军政委,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的"总后勤官";他是"一马当先"——1949年后任中央人民  相似文献   
37.
赵杰兄比我年长10多岁,且又是国内外知名的张学良和抗战史研究专家,我仍然愿意以“兄”称之。中国传统中文雅的学界和喧闹的江湖称呼是一样的——区别是学界称“兄”,江湖称“哥”或“大哥”而已。这样称呼他是我的一种攀附心理在作祟:他的学问,有那么多他写过的书在那儿摆着,称他为“兄”,自己岂不也可划入学界?幸好,赵杰兄还很江湖,在一片“赵教授”、“赵主任”的称呼声中,还能容忍我这个在学界本不入流的小字辈的放浪。  相似文献   
38.
周扬多次要求丁玲担任文艺界领导工作,丁玲都拒绝了; 周扬对《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漠视,激怒了丁玲延安整风后,尽管丁玲写作上的“转向”与周扬所追求的趋向一致,但是,作为一名作家而存在的丁玲,在内心深处对周扬仍然不肯认同。虽然表面  相似文献   
39.
粟裕将军一生功勋卓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这样一位将军,本应受到历史和人民的敬重,但是由于受到党内“左”的思想的影响,在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却把粟裕作为“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代表人物进行批判和斗争(另一位元帅刘伯承也被冠以“教条主义”的代表人物而受到批判),并涉及到萧克等军队高级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40.
徐庆全 《炎黄春秋》2004,(5):1-5,75
一个月前,一位我所尊崇的老前辈给我三大本《李定文集》,让我看看。“李定是谁?”孤陋寡闻的我随口问道。老前辈说:“李定去世前与我比邻而居,他官止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华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不过这是一个非常有见地的学者型官。简单地说,在政治思想上他是一位活跃的敏锐的领导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坚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