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篇
  免费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札迻》标点商榷汪少华《札》是晚清著名学者孙让的校勘、训诂名著。1989年,中华书局和齐鲁书社相继出版了《札》点校本。两家点校皆精审,足见点校者功力之深湛。然而《札》涉及典籍繁多,标点中偶有失误,在所不免。兹就其小疵微瑕,商榷如下,谨供重印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2.
“四介既简”,此句出自 《石鼓文·田丰》.王昶《金石萃编》释文、潘迪《石鼓文音训》并误释此句为“吾众既简”.潘氏解“简”为“选也”.“四介”二字,郭沫若说:“二字颇漶漫,然谛审可辨,《诗·清人》‘驷介旁旁’.”郭说甚是.按古文献“四”、“驷”相通.《诗·小雅·四牡》:“四牧騑騑”.《仪礼·既夕礼》:“玄纁束马两”,贾公彦《疏》引《诗》作“驷牡騑騑”.《左传·定公十年》:“公子地有白马四”,《汉书·五行志下之上》作《左氏传》定公十年,宋公子地有白马驷”.《诗·大雅·大明》:“驷騵彭彭”,《公羊传·隐公元年》:“赗者何?丧事有赗,赗者盖以马,以乘马束帛”,徐彦《疏》引《诗》作“四騵彭彭”.《诗·秦风·驷(?)》:“驷(?)孔阜”,《说文》马部“(?)”字下引《诗》  相似文献   
153.
南漳县几处古文化遗址调查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漳县地处鄂西山地的东缘,东接襄宜平原,西依荆山山脉,境内地势起伏较大,西高东低;中部、东南部为丘陵地,东北部为平原低丘区,西部属荆山山地的一部分。发源于荆山东侧的蛮河,由西向东贯穿全境,流经宜城,注入汉江。这里山青水秀、物产丰富,是古代人们活动、繁衍的理想之地,有许多古文化遗址分布,尤以周代遗址和遗存为多见。以前,这里的考古工作未能全面展开,人们对这一地区的古代文化面貌  相似文献   
154.
从《纨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略谈唐人仕女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唐代绘画,人们脑海中首先容易浮现起"仕女画"的印象来:胖胖的一张圆脸,丰硕的体态——这些确是唐人仕女画的鲜明标志和独特风格。虽然唐人作画不限于人物,更不仅仅有"仕女",也还有山水、花鸟等,但别的画总不及仕女画性格鲜明,留存下来的作品相对地说也以仕女画为多。这种所谓"丰颊"脸型的特征,唐以前绝无,唐以后亦罕见,这是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本文拟对唐代仕女画作一些粗浅的考察,不妥之处难免,祈求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5.
试论岷江上游“石棺葬”的源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四川西北高原岷江上游地区的“石棺葬”文化,自本世纪三十年代开始进行科学调查、发掘以来,至今已半个世纪。经半个世纪来的考察、研究,尤其是近两年来这一地区及相邻地区考古、民族学调查工作的深入,使岷江上游地区“石棺葬”文化的源流问题的研究已基本明朗。以往研究者们认为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系外来的看法已应重新认识,而这一地区“石棺葬”文化的“突然消失”,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而今亦已逐渐清楚。故本文拟就岷江上游地区“石棺葬”文化的源流问题进行探讨。 一、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 岷江上游的“石棺葬”,其分布范围北起松潘镇,南达汶川漩口,东自北川,西至理县孟懂沟、黑水维古。在这个范围内尤以理县东部、汶川北部至茂汶中部“石棺葬”墓分布最为集中。到目前为止,岷江上游已发掘“石棺葬”墓二百余座,出土文物数千件。  相似文献   
156.
廿世纪前半段时光,中国人民通过学习科学技术,为国家的近代化打下了初步基础,其标志是“五四运动”所高举的科学救国旗帜,其开创代表是詹天佑先生。在千百年来囿于封建传统的中国大地上,开始涌现十万名以上拥有近代科技知识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在科学的许多领域里开始了有中国特点的探索,同时基础科学研究开始受到承认,新的应用技术逐步取代传统作坊的手工技术,陆续出现了一些新兴产业和建设项目,技术商品化的进步较快。在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尽管国民党官僚集团误国害民,限制了科技的作用,但是当年的科技工作者,还是努力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贡献,并给后人留下丰富的科学思想、工作方法和勤奋钻研的优良作风。  相似文献   
157.
(若阝)(以下代以字母r)国是先秦时期一个历史悠久、具有一定影响的古国,也是春秋初叶楚国始兴之时,最先与之发生往来的诸候国之一,在春秋时期秦、楚、晋列强的争霸中,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后来南迁,故地作为楚之要邑大县,在春秋后期以及战国阶段楚国的政治、军事活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对r国历史地理的深入研究,是探讨楚国历史发展及其地理变化的一个重要环  相似文献   
158.
1987年5月5日,南京师范大学西山体育馆基建工地,发现古代砖室墓一座,墓内出土随葬品数件,其中有一面圆形带柄铜镜(见图)。 它的直径约14.4、厚约0.3厘米,柄长、宽为12.5厘米和3.5厘米。镜面平光,背面纹饰为浮云之上一重檐式三开间古代建筑。下面对其时代做一考证。  相似文献   
159.
战国晚期是我国先秦手工业发展的极盛时期,官私营手工业都得到了极大发展,产生了不少以手工业著称的城市。在众多的手工业部门中,对于当时整个社会影响最为巨大的是冶铁手工业,而起主要作用的是官营冶铁手工业。本文拟就战国晚期的官营冶铁手工业作进一步的探讨。一、战国晚期各国官营冶铁手工业机构 (一)秦国云梦秦简《秦律杂抄》中有:“大官、右府、左府、右采铁、左采铁课殿,赀啬夫一盾,”可知秦设有“右采  相似文献   
160.
邓国铜器及其历史地理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国铜器及其历史地理与文化徐少华DengwasaveryimportantstateoftheKingZhouduringtheWesternZhoupe-riod.Thispaper,basedonmanymaterials,madeacomp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