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梁瑞萍  张萌 《黑龙江史志》2013,(19):172+174
洛克与卢梭都是17、18世纪伟大的教育家,通过比较他们各具特色的教育思想,以获得启发,为国内道德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山东莱芜和庄乡横顶村地处齐鲁交界,当地俗语云:“一个雨点分两半,一半灌淄河,一半灌汶河”,是对该村地理位置的生动而真实的描绘。村中的齐鲁古道忠实地见证了社会经济、家族历史和生活文化的变迁与兴衰,而五座庙宇作为一种文化景观,深刻地反映了当地的特殊历史进程,联系着地方民众的生活方式和诸多文化现象。神灵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功能及香火有一个明显的历史的消长过程。这一消长过程,和村落生活有莫大的关系,尤其是村民的生计来源与对各类神灵的信仰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庙宇、村落位置、家族历史进程以及村落生计形态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前言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对学科发展历史的回顾与反思,有利于我们解释历史,探求历史规律,从而透古看今,为学科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的一批学者陆续对中国环境考古学史的研究做了工作.周昆叔先生的《环境考古》一书全面介绍和总结了20世纪中国环境考古的研究概况,分阶段回顾了中国环境考古的开创和发展历程,主要通过对实践成果和技术发展的考察,将中国环境考古学分为萌芽、蓄势和拓展期三期.  相似文献   
14.
张萌  钟璞 《文史博览》2015,(3):50-52,55
芦笙是侗族人民的传统乐器,同时也是侗族人民信仰、传说与民俗传承的文化载体,但在当今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其传承与发展已经受到巨大的冲击,面临着萎缩的危机。只有通过创意开发芦笙的载体形式文化产品与媒介形式文化产品,并通过创作经典芦笙器乐来提升民族乐器的品牌效应,才能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产品的转换生成,并推动与实现侗族芦笙的产业化发展,同时也是乐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态化保护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