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9篇
  免费   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64年   4篇
  1962年   4篇
  1958年   5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沈秋之  张涌泉 《文献》2023,(1):57-75
敦煌写卷中的裱补纸是古代文书修复的真实反映,也是敦煌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为考察中心,对四组社会经济文献裱补纸进行缀合,纠正了前人校录部分写卷时的疏误,同时从文献性质、抄写年代、文书定名等方面对各组文书加以研究。这些缀合工作对提高敦煌文献整理研究的质量大有助益,也进一步证明藏经洞与道真及其团队收集古坏经文修补佛典的活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2.
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在叙事主义历史哲学经历40年发展后,当代西方历史理论界努力寻求历史理论研究新的发展趋向,其特点之一便是回归面向过去的本体论反思。“人类世”是标识1800年以来地球系统历史的地质时间单元。“人类世”话语注重客观存在的过去,并据此认识现在和未来。在回归过去趋向下,约翰·麦克尼尔、迪佩什·查克拉巴蒂分别从环境史、历史理论研究角度阐释了“人类世”话语。他们的阐释在超越“西方中心论”、塑造史学新形态方面具有启示意义。分析“人类世”话语在西方历史理论界的上述因应过程,并阐释“人类世”话语的历史理论意义,对中国历史理论界正在推进的话语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3.
民居对环境的适应性不仅表现在对地质、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适应,还表现在对民族环境、历史环境及社会环境的适应上。川西北高原地区藏族传统石砌民居对环境的适应性主要表现有:民居选址常为距水源较近、耕作半径小、地势趋缓且能避风向阳的地块;布局多为三或四层,各层功能相异;建筑大都就地取材,选择承重性、保温性和耐久性等较好的石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同时以粘性较强的黄土作为石材间的粘合剂;力求整体性、稳定性的结构体系与墙身形态体现出对抗震与安全的需求;石墙的砌筑、门窗的设置既是出于防寒的考虑,也发挥防御的功能;功能分区、形式和装饰方面则突出其鲜明的藏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4.
侯马东周遗址发现晋国朱书文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省文物管理工作委员会侯马工作站,于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中旬,在距侯马东周古城组(牛村、台神、平望古城)东南二·五公里处,发现了二百多个东周时期的祭祀坑。坑口距地表60—70厘米,坑内大都是牛、马或羊的骨架,牲首方向多为北偏东5—10度。同时在一些坑内发现了大量的石简、玉块、玉片。石简长约20厘米,宽3—5厘米。玉块、玉片大小不同,形状各异,最大者不过一拳掌。每件上均有朱书(图版壹:1、2),其文字风格与铜器《栾书缶》《晋公(奠皿)》有相仿佛处,其笔法与战国楚之帛书、信阳简书亦有相似之处,但略浑厚。伴随玉块玉片同时出土的有玉圭、璋、璧、璜等祭器。现已把大批石简连土取回,因文字容易脱落,尚未敢剔动。其它散见的玉块、玉片有60件,均集中地出现于坑16(出土地点编号为65H14祭坑16,器物号1—60)。文字大多漫漶不清,  相似文献   
25.
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性的行为,而且也是一种文化性的行为.因此,从大文化的视角去认识旅游活动,建设旅游文化.促进旅游行为向深层次发展.无疑显得十分必要.然而,目前学术界对旅游文化与旅游业文化、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旅游文化与民族特色等相互关系,或语焉不详,或存在一些误解.本文拟对此作初步论述.希望能对旅游文化的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6.
泸州近来出土的汉代画像石棺中、鱼雀图引起学者专家的研究兴趣。高文先生在《四川出土的十一具汉代画像石棺图释》中对泸州九号石棺图释时说:“图中的白雀,其特征为短脚、短尾、扁咀、啄鱼、与朱雀不同。泸州四号石棺上也有此雀。石棺上凡出现此雀者皆有鱼,很值得研究。”同时他又说:“这一图上的鱼,有骨板、吻尖突、而且有须,似为鲟鱼。鲟鱼古名鲔、或鱏。”在泸州出土的汉代画像石棺图中,鱼雀图犹多: 一号石棺上鱼身长24、宽45、尾大  相似文献   
27.
史前遗址博物馆,总是存在着广大群众看不懂、也不喜欢的问题。博物馆工作者特别是陈列设计人员,长期不倦地致力于深入浅出地介绍遗址和文物,为人们解决看不懂的问题。但是,现在应该意识到仅仅在展柜中下功夫是不行的。陈列工作的思路如果不走出以往的狭路,那么所谓让观从看懂陈列只能是一厢情愿,辛苦工作所输出的知识信息多不能为观众所接受,正可谓事倍而功半。史前遗址和文物有一大特点,那就是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拙朴无华的外貌并存。数千年时光的流逝造成这极不谐调的  相似文献   
28.
连云港市赣榆区赣马镇孙桥村西南处有一座古代石板桥,具体何时建造地方文献上并无记载,当地也无相关传说,仅知先有桥后有村。赣榆地方史研究者从文献方面判断该桥为明代末年所建,文物工作者从文物角度断为清中后期所建。不同观点相互碰撞,互相争论,孰是孰非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争论探讨,实现了学术研究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活跃了赣榆地方历史研究、文物研究的治学风气,进一步推动了赣榆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也成为连云港市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意外收获。  相似文献   
29.
张泽国  于跃 《风景名胜》2021,(1):0188-0188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国民对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逐渐加强,我党在第17次党内会议上也明确提出了“加强建设生态文明”工作章程,这是我国政府第 1 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划入了当前我党的行动纲领之中。本文主要探讨了雾灵山林业部门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中,对生态文明教育所发挥出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雾灵山生态文明教育的具体措施,希望借此为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些许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0.
辽沈战役纪念馆坐落在锦州烈士陵园辽沈战役纪念塔北侧,总建筑面积11,801平米。这里环境幽雅,松柏常青,景色宜人。设计者把馆与塔放在同一中轴线上,绕陵园南门沿林荫路拾级而上,高大的纪念塔迎面而立。这座五十年代修建的纪念塔,处在高地制高点的中心位置。塔高16米,塔身正面镶嵌着朱德亲笔题写的“辽沈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十二个鎏金大字,东西两侧的花岗岩浮雕,以磅礴的气势,表现了锦州攻坚战和辽西围歼战中硝烟弥漫的战争风云和前仆后继的悲壮场景。塔顶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