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国现代史学科体系是在与党史和革命史体系逐渐区别开来的过程中初步确立和发展起来的。李新等人主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奠定了中国现代史的基本框架。王桧林主编的北京师大版《中国现代史》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框架。它的撰写、修改、趋向完备是和中国现代史学科的形成密切结合着的,它所提出的“三条道路、两个斗争、一个结局”的中国社会的演变规律为史学界所公认,它为中国现代史学科体系的初步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张皓 《神州》2012,(15):28
日前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和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这样就会使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下降,怎样提升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是应该是高校面临的很重要一个课题。针对公共选修课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做了具体的分析并且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对于房屋建筑而言,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居民的生命及其财产安全,因此,必须对此给予高度的重视。本文重点就房屋建筑设计环节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其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云五与国民党政府金圆券币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皓 《史学月刊》2008,35(3):66-74
王云五与国民党政权统治大陆末期的金圆券币制改革的关系密不可分.就当时各种情况来说,他是主持改革的最佳人选.1948年他出任财长后三易其稿拟定改革方案.改革为蒋介石搜括了许多金银和外币,这是他对蒋的最大贡献.尽管王云五竭力维持金圆券的发行,千方百计平衡收支,解决赤字问题,但在国民党政府军事迅速失败的情况下,金圆券改革的失败根本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期间,同盟会、光复会总会及光复会上中级会议成员关于浙江控制权的争夺决定了浙江都督的遴选与更替。同盟会与光复会在均不能独自控制浙江政局的情况下,无奈地推选汤寿潜为浙江都督。随着同盟会、光复会总会继续争夺浙江的领导权,且上中级会议成员并不拥戴陶成章,陶成章事件的发生不可避免。蒋尊簋继任浙江都督后的改革,使他与光复会、同盟会的矛盾日益尖锐。在上中级会议成员和浙江实力派中脱颖而出的朱瑞,既注意搞好与同盟会的关系,又暗中向袁世凯靠拢,成为接替蒋尊簋的人选。浙江都督的遴选及更替,是浙江辛亥革命是由光复会还是由同盟会来领导的反映,浙江辛亥革命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16.
1949—1951年间,美国策划达赖喇嘛出走,破坏西藏和平解放。起初,美国反对达赖喇嘛离藏,支持噶厦抵抗人民解放军解放西藏。美国后来认识到不可能阻挡人民解放军的进军,因而要求达赖喇嘛流亡锡兰或泰国,不得已时到美国"避难"。《十七条协议》公布后,美国反对达赖喇嘛返回拉萨,要求达赖喇嘛在靠近西藏的地区流亡或"访问"印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达赖喇嘛最终返回西藏并通电拥护《十七条协议》。美国的企图必然破灭,西藏的和平解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在西藏和平解放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在西藏和平解放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可以分为两大方面 :一是他结合西藏具体情况 ,主持制定了成为“十七条协议”基本依据和框架的十大政策 ,深刻体现了民族平等思想和民族区域自治思想 ;二是围绕坚定不移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 ,遵照毛泽东的指示 ,和贺龙等西南军区领导人一起 ,有理、有利、有节地指挥打好打开和平大门的昌都战役 ,并对入藏部队“加以特殊的政治训练” ,为“十七条协议”的贯彻和执行呕心沥血。这一切 ,是他民族思想的深刻体现。  相似文献   
18.
1947年印度独立前后,英印私相授受侵藏权益,严重危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国民政府曾以1943年《中英新约》签订为契机,设法解决英国侵藏过程中攫取的权益问题,此时又打算利用印度独立之机与印度签订友好条约,解决西藏问题,并对英印私相授受进行交涉与抗议.但是,由于国民党忙于内战,再加上一系列其他原因,国民政府没有能够解决英印间私相授受侵藏权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皓 《安徽史学》2015,(1):26-40
1937年7月8日至28日,蒋介石、宋哲元围绕如何处理七七事变产生争议。蒋介石认为七七事变不可能得到和平解决,多次要求宋哲元坐镇保定,准备应战。宋哲元则拒绝,幻想对日妥协以维持第29军继续坐镇华北的地位。蒋介石也曾通过各种渠道和平解决,一方面表示中央与地方的立场一致,一方面设法由中央政府管控对日交涉。这场争议以宋哲元是否到保定坐镇为始终,以能否维持现状为焦点。在日本使华北"明朗化"的既定侵略步伐下,宋哲元不可能维持现状,只能到保定坐镇,蒋宋二人的争议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20.
1948年之北平"七五事件",是中国近代学生运动史上独特的一页。它深刻反映了学生对国民党政府从期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1948年上半年,国民党军队在东北战场节节败退,东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形势混乱,大量东北学生迁往平、津两地,国民党政府也宣称在平津成立了临时大学、临时中学。然而,由于经费、校址等原因,国民党政府所宣称成立的临大、临中不过是空中楼阁,学生入关"要读书,要生存"的期望落空,由此引发了北平"七五"事件。然而,国民党政府把该事件当做学生政潮来处理,措置失当。经过北平"七五"事件,最后那些尚对国民党政府抱有期望的知识分子和学生对其失望,政治态度转向共产党一方,投入到解放事业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