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975年湖北省江陵考古工作站收到当地农民交来的两把巴式铜剑,并暂存于工作站的太晖观内。这两把剑是纪南城附近农民所交,应为当地挖出。巴式剑在纪南城及其周围少见.具有较重要的研究价值。铜剑1,完整。为柳叶形长剑,有脊,首部有二穿。一穿在首端正中,一穿在首脊侧。素面。剑身一面铸有一只虎的图形,虎的尾部有三个符号,组成常见的“巴蜀徽识”。剑全长65、最宽处4.6、首部长10.5厘米(图一,3;图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二年六月,武陟县城北二公里龙睡村群众在村北岗地耕地时,犁出商代晚期铜爵一件。铜爵通高21、口径8.2、腹深10.5厘米(图一)。口沿对称立两个菌状柱。(一残),柱上饰以水涡纹。腹底圆鼓下为三棱形足,足尖外撇。腹部饰饕餮纹,腹  相似文献   
13.
武陟县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处于河内盆地的东南地带。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宁郭公社大驾大队社员在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时发现古代墓葬一座,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和陶器,其中青铜器保存基本完好,已运回县文化馆保存,现将此墓清理情况介绍于后。该墓位于武陟县西北20公里宁郭公社大驾村北地400米处,墓呈长方形,方向北偏西35°。墓的北半部已被破坏,南北残长1.5、  相似文献   
14.
襄阳山湾出土的鄀国和邓国铜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鄀国铜器《上鄀府簠》,于一九七二年出土于襄阳山湾春秋楚国墓地,是第六新生砖瓦厂工人制砖取土时挖出来的,估计应为墓葬随葬品。《上鄀府簠》,编号为襄山采:21,除器耳残脱(后焊接修复)以外,其它部位基本完好。器形由上、下器合成。上、下器基本相同,唯上器沿两边各铸有(板金)扣二个。  相似文献   
15.
过去,我们完全不懂考古。前几年看马王堆一号汉墓的电影,才第一次接触了这方面的知识。以后,我们县里肖李大队的贫下中农发现了睡虎地一号墓,我们很高兴,都去看。那时发掘工作都是专业人员干,我们只是旁观。但是我们在现场也看到了一些东西,增加了不少实际知识,例如秦汉土坑木椁墓的形制,墓周围的青膏泥所起的密封作用等等。  相似文献   
16.
哇沿水库坝址位于青海省都兰县热水乡扎麻日村东南约2公里处,为配合哇沿水库的建设,2014年4~9月,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合作,发掘了库区内的25座墓葬、5座殉马坑。这批墓葬虽盗扰严重,但出土文物依然丰富。墓葬形制、葬俗、殉牲方式及随葬品特点均体现出吐蕃文化因素的特征,为研究这一时期都兰地区的历史、吐蕃王国疆域变迁及唐、蕃文化的交流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7.
1950年代初,中共党史学科知识体系基本形成,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中共党史的分期、中共党史的主题主线的历史叙述基本定型。“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必然产物”的叙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必然性;“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分期方式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性特征;“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叙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历史使命。这些方面构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党史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影响到后来的中共党史编纂。中共党史知识体系是随着中国共产党不断回顾和总结自身的历史而逐渐形成的,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在为祖国为民族而献身的抗日英烈中有一位华侨赤子林友映,他牺牲在宝应郭氏桥。林友映,广东省梅州人,1915年出生于菲律宾一个比较殷实的华侨家庭里。抗日战争爆发后,正在大学读书的林友映毅然投笔从戎,1938年从菲律宾回到祖国,参加新四军,担任保卫工作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1941年1月皖南事变时,林友映随部分同志突围来到苏南东路地区部队。  相似文献   
19.
怀想怡园笔者在拙著长篇小说《花会》中,试图凭借想象力,描绘在武汉历史上有过确凿记载却在地理上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怡园概貌。怡园曾是当年武昌、汉阳、汉口三镇最蔚为壮观的园林,堪与苏州园林媲美,又多了些江汉平原的开阔气派。笔者在小说中的描绘也并非凭空想象,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从1925年成立到1950年解散前后存在了25年.它是太平洋国际学会在中国的分会,同时又有一定的独立性.胡适曾于1931-1938,1946-1950年间两度出任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是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的灵魂人物.在他的影响下,一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加入了学会,使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从一个松散的、具有基督教色彩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强烈自由主义色彩的知识分子团体.胡适在太平洋国际学会中的言论、思想和行动典型地反映了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面对民族危机时所遭遇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