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大众对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愈发强烈。夜间文化与旅游的发展对激活地方经济增长新活力、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进一步深化、增加当地社区就业岗位、丰富城市生活气息、彰显城市特色风采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探讨夜间文旅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其次介绍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文旅经济发展现状,最后提出推动泰宁夜间文旅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以此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为其他地区发展夜间文旅经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二者应是有机的统一,而且"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叶圣陶语)。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从根本上讲,文言文教学实质上就是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因此,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是要探究或创造科学高效的阅读方法。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向大家介绍一种比较切实可行的程序化的文言文阅读方法。这几年文言文试题多考查典范的实词的解释,遇到这些实词,学生应首先回忆以前学过的文言文中有没有这个词语,如果有,它的意思放在此处能不能讲得通,例如中考题中有一处要求解释"月景尤为清绝"中的"绝"字,这句话虽然出自课外,但课内已学过,学生应想到《口技》中的  相似文献   
13.
两个谜题     
考古真是一项磨砺人性情的工作:一个谜,从发现到最终解决,也许需要几十年或更长的时间。 比如上图这张照片,它拍摄的是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第1017号墓。墓中成组地、有规律地摆放着贝。“朋”本是象形字,为古代货币单位,但是一朋到底指多少枚贝?  相似文献   
14.
李举纲  张婷 《华夏考古》2011,(1):107-112
本文在释读唐<肃明观主范元墓志>的基础上,对志文中涉及的相关道教内容作了探讨,以期能为唐代长安道教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资料和线索.  相似文献   
15.
碧村遗址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兴县高家村镇碧村北侧,是一处龙山时期的大型石城聚落。2015~2018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对碧村遗址小玉梁台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基本理清了该台地的整体布局及其聚落的阶段性变化。其中小玉梁台地西北部遗存以半地穴式白灰面房址和石砌遗迹为主,相对丰富的地层堆积和遗物标本,为进一步了解小玉梁台地龙山时期的聚落变迁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张婷 《文博》2016,(4):79-82
唐代渤海高氏属于北齐皇族,目前高氏家族已有多位成员的生平史料面世。身为唐初名臣高士廉孙子的高瑾墓志的出土更是为研究高氏家族的兴衰演变以及家庭成员的补阙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张婷  谷朝旭 《文博》2013,(2):63-65
独孤氏家族成员墓志已有多方面世,结合史书记载,对于补充完善其家族谱系有所裨益,而新出土的《唐独孤法王墓志》中又提到了史料阙栽的新成员,是补充独孤氏家族重要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18.
张婷 《神州》2013,(10):142
中韩良好的互信关系不仅使得双方在经济交往上有了长足发展更令韩国文化逐步深入到中国人生活之中。了解与体会韩国文化是学好韩语的前提与基础,本文以培养韩语跨文化意识为目标,探讨如何利用多样化形式来提高韩语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9.
张婷  吴晓天 《中华遗产》2009,(3):160-160
为了制作这期的特别策划,我们采访了很多红山玉的收藏家和专家,他们都是美玉的俘虏,谈起红山文化都是一脸的神往。然而随着我们对红山玉与红山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多,我们发现在这一领域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互相矛盾的观点、没有定论的议题。“到底应该相信谁?”成了伴随这次策划始终的疑问,一直萦绕在我们心头。  相似文献   
20.
刘斌  张婷 《南方文物》2009,(1):99-107
1921年~1949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和初步发展期。短短的二十多年里,虽然期间还经历了8年抗战和4年内战.但是考古学却从无到有,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笔者以为,推动这一时期考古学发展的,就国内而言,有一主一辅两支力量。主力军广为人知,是以李济、梁思永、裴文中等为主的学院派,他们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供职于专门或与之相关的研究机构(主要是中研院史语所.也包括地质调查所、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等),无论发掘还是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