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作为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沙特阿拉伯王国素有世界穆斯林的“精神祖国”与“伊斯兰盟主”之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与输出国,沙特王国又被认为是西方经济的“生命线”。宗教与石油的双重因素奠定了沙特王国在中东乃至世界经济政治舞台上的特殊地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学术界对沙特王国的研究一直比较薄弱。由王铁挣撰写、三秦出版社于1997年11月出版的《沙特阿拉伯的国家与政治》一书,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全面、系统地探讨沙特王国历史与现状的著作,反映了我国沙特研究的最新成果。王铁锋是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的研究员。十余年…  相似文献   
12.
张倩红 《世界历史》2006,(3):143-145
无论在西方学术界还是中国的世界史领域,十字军东征都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论证其起因、进程以及对欧洲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骑士品格的塑造等方面的文章很多,但绝大部分作者都是着眼于欧洲问题。《阿拉伯人眼中的十字军东征》(彭广恺译,河中文化实业有限公司2004年出版)则是从阿拉伯人的视野中追寻这一历史事件。本书作者阿敏·马洛夫(Amin Maalouf)是一位原籍黎巴嫩的阿拉伯作家,他本人又出生于基督教家庭,父母都是基督教徒,少年时代就读于贝鲁特的耶稣会学校,20世纪70年代中期亲眼目睹了黎巴嫩内战之后,为摆脱政治动乱与同胞相残的苦…  相似文献   
13.
张倩红 《世界历史》2004,27(6):91-99
本文以《论犹太人问题》为切入点 ,探讨青年马克思的犹太观。认为《论犹太人问题》不能作为马克思反对犹太人的檄文 ,相反 ,恰恰体现了马克思对犹太人命运的深切关注。马克思主张从世俗的基础而非宗教角度探讨犹太问题 ,并把对犹太教特性的揭露上升到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批判 ,从而体现出马克思的蓬勃锐气与深邃的思想境界 ,但由于当时他本人的唯物史观还处于形成时期 ,对犹太问题的看法还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学者关于以色列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倩红 《世界历史》1999,(1):109-114
近十多年来,随着中国和以色列之间经济文化事业的交流与发展,特别是1992年1月两国正式建交之后,中国学术界掀起了研究以色列的热潮。据初步统计,80年代中期至1997年底,国内各类期刊上发表的介绍、研究以色列的学术性文章已达70余篇,各出版社出版的有关...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的东亚:文化建设与文化交流”是由北京大学与澳门理工学院共同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探讨东亚地区在全球化大潮之下,如何理性地审视自己的传统文化,有效应对外来挑战,把握文化建设的主动权,促进东亚国家的文化交往与文化繁荣。会议讨论的热点问题包括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国际关系与东亚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文化保护与文化传播、东亚文化建设、“东亚意识”与华人社会文化倾向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彭树智教授主编的《阿拉伯国家简史》突出了阿拉伯史发展的总特征、总趋势,并从历史交往的角度为世界地区史研究提供,新思路。但美中不足的是对20世纪的中阿关系关注不够。  相似文献   
17.
张倩红 《世界历史》2012,(1):4-14,158
欧洲启蒙运动发生之后,德国犹太思想家马斯基尔以自由理性为旗帜,批评传统犹太教、发展世俗教育、提倡现代生活方式,引领犹太人走出隔都,对犹太社会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也留下了惨痛的教训,越来越多的犹太人背离了民族传统。从此以后,传统与现代性的关系成为犹太史上的核心命题。本文以启蒙视阈下的德国尤其是柏林为个案,探讨社会转型时期犹太思想家对传统社会的重创,分析犹太文化与现代主义、德国主流文化多重汇集之后,犹太知识阶层无所适从的精神困境,从而为研究现代化背景下少数族群的身份认同以及亚文化的存续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落实中国社会科学院2008年启动的"学术名刊建设"责任目标,《世界历史》编辑部于2009年12月23日召开《世界历史》编辑委员会会议。会议深入探讨了我国世界历史学科研究的前沿及理论问题,并对如何进一步提高《世界历史》刊物的学术质量、推进科研创新等问题展开讨论。武寅副院长拨冗与会并讲话(2010年第1期),20位新老编委及《世界历史》编辑部的全体人员出席会议。现将会议发言选编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在南非的德兰斯瓦爆发了一起中印侨民联合反对种族岐视的斗争,这次斗争是在圣雄甘地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德兰斯瓦是荷兰殖民者的后裔布尔人在南非黑人土地上建立的一个所谓“共和国”。由于这里盛产黄金,所以到19世纪末叶,约有1万多印度侨民和2000多中国侨民移居到了这块土地上,使这里一度成为南非亚洲人比较集中的地区。随着亚洲侨民的增多和经济力量的扩大,引起了当地白人特别是商人的忌恨。为了维护白人的经济利益,1885年德兰斯瓦政府制定了限制亚洲人法令,规定:1.亚洲居民必须缴纳三英镑税款,方可在德兰斯瓦共和国经商或居住;2.不得享有公民权;3.不准拥有以其名义登记注册之固定财产;4.只能居住在指定的街道、地区。此后,限制亚洲人的恶浪又继续蔓延到纳塔尔等地。尤其是英布战争之后,英帝国吞并了德兰斯瓦,亚洲移民的处境更加悲惨。1902年,约翰内斯堡成立了“白人协会”,该  相似文献   
20.
1967年爆发的"六日战争"激活了以色列社会多种变化的因子.战后安全形势的改变、国民自豪感的形成以及社会融合步伐的加快,无疑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建构.但是,随之而来的自我意识的膨胀、宗教势力的强大以及民族主义情绪的上升,也对以色列社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六日战争"充分证明了现代战争的多重性功能与多元化后果,也为研究战争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典型的个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