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晚商时期商文化东进通道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商时期商文化进入海岱地区至少通过两条通道,其一由古黄河、古济水、古泗水沟通中原与海岱进而连通至江淮中下游地区,可称为水路.另一通道大体是商末征人方路线.通道主要功用很可能是为了控制鲁北的海盐及保障长江下游地区的铜锡原料的北运.  相似文献   
12.
史载商王祖乙迁都于邢,周初分封邢国,《春秋》、《左传》中则有邢丘和邢邑的记载。邢都与邢国早为学者们所熟悉,而所谓邢地主要指东周文献中的邢地。同时,甲金文中的“井”作为地名、国名、族名时即指文献中的邢。商周邢都、邢国、邢地这一专题的研究对于探索先秦时期政治结构、分封制度、地理疆域、经济文化、北方民族关系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世纪20年代以来,一批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对这些研究成果作一回顾与总结。一商周邢都、邢国、邢地研究的阶段性发展1928年殷墟发掘,从此中国古史的研究开启了新篇章,商周邢都、邢国、…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对西周井(邢)氏所居之地和商周时期的郑地地望进行了考证,同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辨析。西周井(邢)氏中井(邢)伯一支居于陕西凤翔一带的观点证据不足,具体所在待考。井(邢)叔分为两支,一支居于西周丰京张家坡墓地附近,另一支居于西周"郑"地。甲金文中的奠(郑)地和传统文献中的郑地涵义各有不同,商周时期奠置异族人的被称为"奠"的地区很可能有多处,只有具体、固定的讲某一地点、族名时才是后世的"郑"族和"郑"地。卜辞中的郑地在陕西华县一带,铜器铭文中出现的王在郑、郑虢、郑井的"郑"是指一个较大的地理区域,即陕西凤翔一带。这里还有姜姓郑族生活,郑父之丘也在这一带。传统文献中的郑国始封于陕西华县,春秋初由桓公之子郑武公迁都河南新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出土新石器时代绿松石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次一前言二主要发现三绿松石器的分类四绿松石器的形制特征及演变五绿松石器的时空分布特征六绿松石器的出土环境及背景七产地来源及相关问题探讨八结语一前言绿松石很早就作为装饰品为古人所喜爱,湖北绿松石和新疆和田玉、辽宁岫岩玉、南阳独山玉号称中国四大古玉。近现代对于其他几种古玉,尤其是考古发掘出土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古玉的研究成果极其丰富,但是对绿松石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出土的史前时期绿松石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