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二战后日本政府一直致力于收复冲绳主权。经过日本历届政府多年的努力,到佐藤政权时期日本终于成功地收回了冲绳施政权,并实现了"撤出核武器和本土一样"的归还目标。但日本收回的是对冲绳的行政管理权,美军在冲绳不仅依然保有其军事基地,而且还拥有相当的军事行动自由。为此,日美还专门签订一份保障美军行动自由的秘密协定。冲绳问题的解决对于日美两国来说是一次外交上的双赢。它不仅成功解决了二战后日美之间的领土问题,而且成功实现了日美关系的转换。从此日美关系从日本对美依附走向了日美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32.
2010年2月27日至3月4日,欧洲科学基金会(European Science Foundation,简称ESF)和日本学术振兴会(Japan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简称JSPS)在日本福冈联合主办题为"欧亚帝国的接触地带"("Contact Zones of Empires in Asia and Europe:Complexity,Contingency,Causality")的国际学术研讨会。2月28日,大会邀请九州大学名誉教授、九州历史博物馆馆长西谷正先生(Tadashi Nishitani)发表题为"汉帝国与东亚世界"的主题演讲①。西谷正先生的演讲以日本福冈志贺岛出土的"汉委奴国王"金印、朝鲜平壤贞柏洞出土的"夫租君"银印、中国云南石寨山出土的"滇王之印"和江苏甘泉出土的"广陵王玺"金印等为线索,以汉王朝的册封制度为视角,对汉帝国与周边政权的外交关系作了全面探讨,引起与会学者的关注。承蒙西谷正教授面允,笔者将演讲稿由英文转译成中文,以飨国内读者。需要说明的是,演讲稿原文无注释,为方便读者,译者对演讲稿所涉及的古代文献和考古资料一一作了注解,中国学...  相似文献   
33.
20 0 3年1 0月1 0—1 3日,由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居延考古学术研讨会”在著名的居延汉简出土地———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隆重召开。与会的五十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分别就居延地区的考古学专题研究、居延汉简的最新发现与整理、中国北方边疆及其相邻地区古代文化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其中,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魏坚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谢桂华研究员关于第三批居延汉简发现与整理情况的介绍引起广泛关注。从1 998年开始,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阿拉善盟博物馆、额济纳旗文物…  相似文献   
34.
在象征北魏平城时代的云冈石窟中,有七座高13-17米的大佛。这些大佛以北魏皇帝为原型雕凿,是体现北魏佛教特性的重要作品。作者认为,在初期昙曜五窟四座如来像中,第20、19、18窟大佛为"鲜卑皇帝大佛",第16窟大佛则为"中国皇帝大佛"。三座"鲜卑皇帝大佛",以《魏书》所载初代道武帝的奇特容貌为基础,用魁梧的身躯、巨大的耳朵和眼睛强调了鲜卑王的彪悍。"中国皇帝大佛"则身着汉式衣装,表情睿智,俨然是知书达礼的中国皇帝。从"鲜卑皇帝大佛"到"中国皇帝大佛",反映了北魏英雄形象的转变。对于第13窟并排站立的七身中国式如来像,作者认为与天子七庙制有关,很可能是"七帝七佛造像"。  相似文献   
35.
武汉大学教授熊沛彪博士撰写的<近现代日本霸权战略>一书,于2005年9月正式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熊沛彪博士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历经数年的深入研究、补充、打磨之后推出的一部具有相当学术功力的日本近现代对外侵略扩张史研究专著.  相似文献   
36.
37.
38.
卢沟桥事变后,滞留朝鲜的华侨无奈下必须谋求与日本当局保持和睦关系,尤其是驻京城(汉城)总领事馆面临二选一的艰难抉择。南京陷落促使驻汉城中国总领事范汉生脱离蒋政权,支持南京汪伪政权,朝鲜华侨遂宣布支持临时政府,成为日本友邦国国民。1940年代,八路军利用朝鲜华侨进行反日,仁川事件使朝鲜华侨与日本殖民当局矛盾激化,日本对朝鲜殖民地的统治开始受到来自南京汪伪政权管理下的总领事馆和普通华侨这两方面势力的动摇。  相似文献   
39.
格尔茨逝世4年后,他的Life among the Anthros and Other Essays1于2010年出版。他在书中回顾自己的治学历程,总结自己的学术思想,评论人类学界内的公案和学科本身的发展,高度自觉,充满反思,富于启迪。萨林斯和奥贝塞克拉(Obeysekera)围绕夏威夷岛历史以及库克船长被杀事件展开争论,互相指责对方是族群中心主义。这本身很有意义:任何鼓吹同一性的学者都会受到本身文化特殊性的制约;同时,极端的特殊主义也不符合人类具有超常交流能力的事实。人类学不必急于对普世和特殊做价值判断,而是要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意义,在人与人的临场交流中寻找答案。艺术生活是普世与特殊相统一的过程,由无数临场的艺术活动构成,具有自觉和他觉的互动特点,也具有反观和反思的辩证规律。艺术不仅仅是"走表"的娱乐,而且还是诗学创造与和睦共生的"大道",能够通过形物体验、精神升华和美韵交流,把普世与特殊中和起来,达到生存交互性和互属性。深入生活,体验生存,这是避免极端普世主义与极端特殊主义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40.
佐藤内阁时期(1964·11·9——1972·7·7)是战后日美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期间日本利用日益膨胀的经济实力,借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沼不能自拔、经济实力大幅度滑坡、在远东急需日本提供战略合作的有利时机,围绕越南战争、东南亚开发、东亚战略“换肩”、小笠原、冲绳的施政权归还等问题展开频繁的首脑外交,不仅顺利解决了日本战败遗留下来的日美间最大的外交课题,而且顺利实现了日美在远东的战略“换肩”,极大地提高了日本在美国远东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使日美关系从战后日本对美依附时代,进入了日美相互依存时代,为70年代初日本结束“战后”时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