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无锡城区的西南部,尚留有一大片晚清风格的住宅建筑群。它占地1.2公顷,粉墙黛瓦,厅室幢幢;封火山墙高高迭起,东西备弄前后贯通。这就是薛福成故居建筑群。薛福成(1838-1894年),字叔耘,号庸庵,无锡北乡寺头人,幼时随父薛湘徙居城中前西溪外祖父顾氏家中。读书刻苦,且信奉魏源、林则徐等人观点,力治“经世实学”。曾先后在曾国藩、李鸿章幕府20余年,后出任宁绍台道,出使英、法、意、比四  相似文献   
92.
北京路是广州市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去年相继挖掘出“千年古道”和“拱北楼基址”等内涵丰富的历史遗迹,使本来负载着中国近代史风云变幻的北京路,成为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现代商业区。  相似文献   
93.
常清明 《旅游》2003,(11):28-31
氐族是我国古代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西周时期,在今天的陕西、甘肃、四川就有大量的氐人活动,魏晋时,氐族社会得到空前的发展,曾建立了仇池、前秦、后凉等国,一度统治西北。两晋时,氐族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维持着这种昌盛和繁荣。后来,在西部各民族连年的征战中,氐族逐渐走向了衰落,最后退出了历史舞台。在以后的历史文献记载中,便很难找到氐族的踪影了。  相似文献   
94.
只有敬亭山     
宣州市北郊敬亭山,突兀于皖南丘陵之地,风光旖旎,安谧恬静。自南齐宣州太守谢眺登临吟咏,此后文人雅士相继登临吟咏,留有大量诗篇,向有"江南诗山"之美誉。据载诗仙李白曾七次(其实远不止七次)飘然敬亭,吟咏甚多,其中《独坐敬亭山》一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越发使得敬亭山名闻遐迩,蜚声海内。缘于对《独坐敬亭山》一诗的向往与追踪,又兼素与诗文有缘,我也曾三上敬亭。  相似文献   
95.
常精彩 《丝绸之路》2012,(18):105-106
西方语境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强调人的主体意识,关注人的价值与人生幸福,这种人文主义思想有机地融入中国的社会文化中,在新的时代背景产生了对人生价值的终极关怀和现实关切为原则的新的人文精神,对我国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
宋镇豪、赵鹏、马季凡编著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甲骨集》日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出版了。总体印象,就甲骨著录标准而言,这部书近乎完美。是书显著特点有以下4端:1.独特的全息式著录体例,开创了甲骨著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7.
<正>自主性是当今社会人才必备的品质之一,幼儿阶段是幼儿自主性等品质养成的重要时期。幼儿园生活活动,具有培养幼儿自主性习惯以及自主性能力的重要价值。幼儿园在培养幼儿自主性能力的过程中应当结合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对幼儿实现科学高效的教育引导,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启发自身的思维,实现对相关生活活动主题元素的科学化、高效化探索。  相似文献   
98.
辽代王仲兴墓志已有专文予以考订,但题中仍不乏剩义。一是比照墓志图片对墓志录文加以校补;二是进一步考证志主王仲兴的仕官履历,兼及其个人修养与家族仕进情况;三是通过勾稽辽金时期的相关墓志,探讨墓志撰者杨丘文的个人经历及其家族兴衰变迁。  相似文献   
99.
打铁画(四)     
草青 《神州》2011,(4):76-81
铁画,人类艺术殿堂中的瑰宝,现已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铁画是芜湖匠人和文人相结合的产物,这段传奇,人皆向往。兹载《打铁画》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0.
清代文职处分则例是在历代律例基础上形成的"治官之法",它的内容与刊发制度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经历了诸多变化。为解决条例繁密以及例、案纠缠等问题,清廷多次调整处分则例的编纂权,从各部均可编纂到律例馆兼修,再到由吏部专管,并在刊刻制度上经历了从定期修订颁行到以谕令通行为主、修订刊发为辅的转变。但囿于种种原因,清廷的因应举措未能纠正处分则例带来的弊端,却推动了坊刊本处分则例的刊刻、编辑与销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