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1.
常建华 《民俗研究》2000,(4):178-181
北京大学出版社"青年学者文库"出版了《将军门神起源研究--论误解与成型》(1998年11月)一书.据书中介绍可知,作者朱青生于1982-1985年在中央美院美术史系读研究生,师从邵大箴进行旧石器时代艺术的研究,期间随年画、门神研究专家薄松年听有关民间艺术的课,并参加中央美院有关民俗和民间宗教的沙龙.其发表的《欧亚石器时代的美术》(1987)、《旧石器时代模仿造型产生的契机》(1989)反映了作者研究石器时代艺术史的成果.后留学德国海德堡大学美术史研究所,研习哲学和现代艺术,而本书则是他1995年完成的博士论文略加修订的中文本.开篇就介绍作者,是为了了解其学术背景,进而把握该书的学术特色和作者的学术追求.  相似文献   
12.
由著名清史学者陈捷先、冯尔康、阎崇年共同发起,扬州市政府主办,南开大学、北京社科院、扬州大学等单位协办的盛清社会与扬州高端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0月  相似文献   
13.
15世纪为朝鲜族谱纂修的早期,当时的族谱主要是记载父系与母系的内外八寸谱,保留民族传统。朝鲜族谱是高丽时期修谱的继续,15世纪修谱已经比较普遍。新发现了15世纪族谱的形式,进而加深了对于“内外谱”的认识。广州安氏谱内外分别,已经有明确的书写原则。一是记庶孽(妾子妾女)于嫡女之后,二是将公私贱隶无婚姻关系所生男女“直书名于卷之末”。朝鲜族谱的修谱思想来自于中国儒家特别是宋儒的主张,引用宋儒苏洵修谱思想比较多。谱序作者多为本族士大夫,修谱具有士大夫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元人文集族谱序跋数量及反映的谱名与地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存元人文集中所存族谱序跋数量重新统计,考订出现存元人文集族谱序跋总计233篇,反映的族谱总数是222种。谱名中普遍使用的名称依次是族谱115种、家谱35种、世谱27种,以“族谱”最为流行。族谱反映的地区分布,前6名依次为江西80种、浙江37种、江苏13种,安徽12种、河北10种。元代“族谱”一词的流行和江西地区修谱盛行表明了特定的社会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15.
《清嘉庆朝刑科题本社会史料辑刊》所载的山西档案资料,有案件事主交代的家庭亲属年龄及基本情况的记载,可了解当时社会的人口、婚姻、家庭等状况,获得有关的信息。民间纠纷常经当事者互相骂人导致升级,出现命案,骂人的话语体现了社会生活特色与文化的价值观。山西人主要到邻近的蒙古、陕西、甘肃、河南、直隶与京师经商、佣工,也有远赴关东的。经营的店铺反映了日常生活的需要与特色。到省内其他府县租佃土地谋生者较多,佣工还有组合的形式。  相似文献   
16.
常建华 《安徽史学》2018,(2):128-133
陕西存世的碑刻丰富,其中有许多记载明清以来宗族问题的资料。将宗族谱系刻石,立于祠堂之中的碑谱,除了记忆世系功能之外,也是为了祠堂祭祖活动所需,谱牒是祖坟的重要组成部分。纪念祖先,一般是元旦拜贺,清明墓祭,冬至祠祭。族会依据祭祖时间可以分为清明会、冬至会,或统称为祭会。宗族利用祭祖对族人开展教育。祠堂是祭祀祖先的所在,也是管理族人的地方,祠堂的维护也是宗族的重要事务。晚清时期的宗族活动显示出宗族与地方官府的密切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合性使用档案等清代官书资料,梳理出康熙朝试行社仓特别是在直隶进行实验的基本情况,也梳理出雍正朝试行社仓的过程、基本制度、各省实践情况。认为康熙、雍正二帝社仓的试行,来源于重视民生的思想,采取的是依据儒家传统政治文化的行政方式,试行社仓是民生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康雍时期试行社仓初见实效,与徐徐推行、因地制宜、试点实验再行推广等改革方式有密切关系,是成功的社会建设实践,对于乾隆朝社仓的进一步推行有着重要影响,奠定了有清一代设置社仓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对康熙朝制作松花石砚的具体起始时间,学界有不同看法,作者通过深入考察康熙三四十年代松花石砚的制作发展过程,讨论了康熙朝松花石砚的发展史。作者通过分析提出两阶段说,特别是使用奏折等资料,梳理了康熙帝赏赐松花石砚的状况,揭示了赏赐对调节君臣关系的作用。康熙帝制砚、赏砚的行为被子孙所仿效,形成了清代特有的砚的政治文化。康熙帝制作松花石砚有认同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建构自身优秀文化的政治深意。  相似文献   
19.
莒州地区宗族普遍存在,流行着明清时期迁来的说法,以明初特别是洪武时期的事例为多,这与清以来明初迁民传说的建构有密切关系。宗族迁出地州内集中于日照,外省主要是江苏的东海以及山西的洪洞。江苏东海是莒地移民来源的认同地,"十八村"、"当路村"是移民故事的核心与标志。迁入莒地的宗族,分成支派分衍,一般是始迁或2世分支,分衍世代集中在17至21世,以19世、20世最高。莒地宗族拥有谱牒、祠堂、族规、祭田的现象较为普遍。宗族的组织化、制度化建设主要是在清代进行的,晚清持续着这种建设,宗族在支长、族长以及祠堂管理下运作和维持秩序。这样的宗族形态与中国南方地区没有太大区别。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的山西洪洞韩氏——以洪洞韩氏家谱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建华 《安徽史学》2006,8(1):36-43
山西洪洞韩氏由河南安阳移居,系宋代丞相韩琦的后裔.至明朝成化年间户部尚书韩文时该族兴盛,产生了一批士大夫.韩氏家谱始修于韩文,此后不断续修.今存清代洪洞韩氏家谱记载表明,洪洞韩氏是典型的因科举成功而强盛的宗族,这个士大夫类型的宗族承载着传统文化赋予的精神力量,也有必要的经济保障.洪洞韩氏因为科举与仕宦的成就盛于明代,清代有所衰落.但是就家族制度而言,洪洞韩氏在明清时期逐渐强化,清代比较明显.洪洞韩氏对当地有重要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