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3篇
  免费   0篇
  98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9篇
  1960年   6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11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15篇
  1954年   13篇
  1953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01.
1937年7月,埃德加·斯诺的妻子尼姆·威尔斯(即海伦·福斯特)冲破重重阻碍,几经辗转,到达延安。这位执着的女记者对延安生活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02.
<正> 谈及中国的肖像雕塑,喜龙仁(OsvaldSiren)曾指出,一件作品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如何体现所要传达的精神理念或意识状态。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的中央大厅里,有一尊佛教罗汉塑像,就具备了这一特征。彩塑栩栩如生,可能是依据某位受人崇敬的僧人形象塑造出来的(图一)。  相似文献   
903.
黄爷在捕捉第308只野兽时,被自己的铁夹捞夹死在八字墩草原。 他是我的一位邻居,八字墩草原上谁也不知道他真正的名字。也许是他打的黄羊太多的原因,我懂事时就开始跟着大人们喊他黄爷。黄爷就住在我们部落里的一片草地上,他在我家帐篷对面的小草坡上挖了一孔窑洞,用松枝把窑洞圈成一个篱笆小院,这就是他的家。  相似文献   
904.
大约在2500年前,位于今天墨西哥南部的奥萨卡谷地发生了一场深刻的社会文化变革,建立起以蒙特尔班为中心的第一个地域性国家。这个国家比该地区以前所发展的任何形式都要复杂。而且,和世界上其他仅有的几个国家一样,蒙特尔班国家是在当地土著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受到任何其他地区国家的影响。我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索这一政体发展的基本原因和发展方式。众所周知,有关早期国家起源的问题由来已久,而且对于当代考古学来说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1]。  相似文献   
905.
1999年11月14日,史華慈(Benjamin Isidore Schwartz)逝世于馬薩諸塞州坎布里奇的家中。 史華慈于1916年12月21日出生于東波士頓,1934年,他畢業于拉丁語高级中學,獲得了哈佛大學獎學金,從此開始了他與哈佛大學的不解之緣。1938年,他以優异的成績獲得學士學位,其后又獲得了哈佛教育學院的碩  相似文献   
906.
史迪威将军是中国读者所熟悉的美国友人.他的外孙约翰·伊斯特布鲁克在美国<交流>季刊上撰文叙述了史迪威在中国早年的情况.文章的素材来自其家人经年相传的家庭故事、作者祖母未发表的回忆录,以及有关史迪威生平的书面材料和著作.  相似文献   
907.
威猛虾兵     
鼓虾身长不足一指,但如此不起眼的生物却能发出不小的声响。这种甲壳动物型枪虾,长有一只巨大的虾钳。当它把大钳张开,高高举起,然后以闪电般的速度突然闭合时,这一动作会形成一簇微小的气泡,而气泡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则被用来攻击小螃蟹、虫类和其他倒霉的目标。  相似文献   
908.
2008年,《国家地理》用整本5月号杂志制作了一个中国大专辑,据主编克里斯.约翰斯称,该期杂志是“一张帮助广大读者审视今日中国之昌盛与忧患的导航图”。  相似文献   
909.
文化生态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利安·斯图尔特是美国文化生态学大家,对考古学和民族学都有开拓性的贡献,本文虽然不长,但较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他文化生态学的基本思想。文化生态学认为社会是对周围环境适应的产物,文化生态学的研究即考察社会对其环境的适应过程。但文化生态学并不等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决定论",它还同时考虑除环境之外其它因素对社会的影响,而且它认为社会与环境之间是双向的互动关系,社会固然要适应环境,但也影响乃至改造环境。社会对环境的依赖或适应程度随文化(特别是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发展程度越低的社会(如史前社会)越受到环境的制约,这表现在社会结构等方面,但同时,构成文化的各个变量受环境影响的程度并非同等而是有所区别。随着文化的发展,社会越来越脱离自然环境的束缚,资源利用远远超出自身所在的范围,经济形态趋于专业化,社会结构上也成为一个更大组织的一部分。还要特别注意到的是,斯图尔特对生态因素的考察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包括了人自身的生物性特征,认为这可能也是影响文化特别是社会结构的基本要素之一。斯图尔特的文化生态学思想对于新考古学有着巨大的影响,特别是他所强调的文化的功能适应方面,对于人类早期社会的解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考古学的发展,人类文化发展所展现出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远远超出了文化生态学所能提供的解释。生态因素固然可以很好地解释技术经济和社会结构问题,但对文化中的意识观念领域则无能为力,这是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10.
气候变迁和中国历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联系东亚、欧州和北美气候变迁及其影响 ,论述中国各历史时期气候变迁和历史的关系。指出以农为本的中国 ,尤其是北方 ,在气候变化面前显得格外脆弱。气候变化影响农业 ,从而影响社会各方面。从新石器时代至清朝 ,中国气候温暖期与寒冷期周期性变化的过程 ,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两种生态环境较量与整合的过程。在温暖期 ,中国经济繁荣 ,民族统一 ,国家昌盛 ;寒冷期 ,气候剧变引起经济衰退 ,游牧民族南侵 ,农民起义 ,国家分裂 ,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等。最后 ,作者指出 ,在历史时期 ,气候是中国北方政治命运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并强调将世界气候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历史事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