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201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汉兴,重视文治,广开献书之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为我国历史文献学在汉代初步形成创造了条件。刘向父子在长期的校书实践中,创造了一套较为完整和系统的整理文献的方法,第一次对现存文献作了著录,完成了我国第一部书目—《七略》。班固在《七略》的基础上撰《汉书·艺文志》,更开了史书著录文献的先河,对后世有很大影响。汉代对文献的注释不拘一格,举凡故、训、章旬、注、笺、传等注释形式大部分都已出现,虽然这些注释形式各有不同,但以音训为主则是汉代注释的特点。郑玄长于注经,摒弃今古文门户之见,博采各家之长,形成自己特有的注释风格,不论是训释还是校勘,都有显著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汉代的注释不仅仅限于注释儒家经典,事实上,《楚辞》、《孟子》、《战国策》、《史记》等,已都有注释并且各具特色。本文即着重从上述诸方面,对刘向、班固、郑玄、高诱等人整理和注释文献成果的剖析,揭示我国历史文献学在汉代确实已初具规模。本文是作者所著《中国历史文献学史》的第二章。第一章论述中国历史文献学的萌芽,已在本刊1987年第四期发表。  相似文献   
32.
《史纲评要》三十六卷,題为"明温陵卓吾李赞评纂,新都宁野吴从先参订"。这是一部从上古直到元代的编年史纲要。作者除罗列了一些历史事件,并用圈、点、线以及夹批、眉批、段后评等方式,对历史事件和有关的历史人物进行了评论。书前有吴从先写于万历癸丑(1613年)的一篇序文。从吴从先刊刻于次年的文集《小窗自纪》收录了这篇序文看,《史纲评要》刊刻于明代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部书的真伪,也就是它是否出于李(?)评纂,却存在着问题。这类问题,本来是可以根据毛  相似文献   
33.
总集的发展《隋书·经籍志》日:“总集者,以建安之后,辞赋转繁,众家之集,日以滋广,晋代挚虞,苦览者之劳倦,于是采(扌适)孔翠,芟剪繁芜,自诗赋下,各为条贯,合而编之,谓之《流别》。是后文集总钞,作者继轨,属辞之士,以为覃奥,而取则焉。”显然,《隋志》认为总集兴起于建安时期文集滋广之后,它是从文集中采(扌适)孔翠,各为条贯,合而编之,即不难看出这类总集实际上是一种选集,若就这一点而言,第一部总集当推《诗经》。孔子从三千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