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201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一)成书始末及其编者《靖康稗史》共包括《宣和乙已奉使金国行程录》、《瓮中人语》、《开封府状》、《南征录汇》、《青宫译语》、《呻吟语》、《宋俘记》七种,其中除《宣和乙已奉使金国行程录》又见于《三朝北盟会编》和《大金国志》外,其它六种皆所仅见。本来,《开封府状》、《南征录汇》、《宋俘记》、《青宫译语》和《呻吟语》各一卷,是确庵于南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编订的《同愤录》下帙,但过了一百多年,到耐庵于度宗咸淳三年(1267)在临安顾家发现这个稿本时,该书上帙已经散佚无存。由于耐庵从下帙的内容,推知“上帙当是靖康闰月前事”(见本书序),也就是汁京陷落以前的事,故他在下帙的基础上,又补了《宣和乙已奉使全国行程录》和《瓮中人语》各一卷,以使“靖康祸乱始末备已”(同上),于是便成了我们见到的这部《靖康稗史》。这就是说,《靖康稗  相似文献   
22.
相台岳氏《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及其在校勘学上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是相台岳氏以南宋廖莹中世彩堂本为底本,整理刊刻九经、《春秋左传》并续刻《公》、《谷》二传时,在原本《九经总例》基础上,充实完善的校勘凡例和细则,这个校勘凡例和细则共分书本、字画、注文、音释、句读、脱简、考异七个方  相似文献   
23.
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文献学的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文献学进入了成长阶段。在这一时期,文献著录的分类开始从《七略》的六分法向新的四分法转变,并且把文献的分类引进了新的领域,出现了按内容性质分类编排文献,以便省览的新书,这就是类书。类书的出现,对保存文献和检索文献,都有重要的意义。《文选》、《弘明集》等作为总集的典型,也是这一时期的新的成就。还有,汲冢书的考订、整理也为出土文献的整理,开辟了道路。在对文献的注释方面,这一时期也有重大发展,出现了“集解”、“义疏”等新形式。前者利于资料的保存;后者标志文献注释向高一层次延伸。另外,有些书有自注,既可补正文之不足,亦可免去他人揣测之累。注释范围继续扩大,不仅注经,而且注史、注笔记小说,并能根据有关特点,重视异说的列举和史实的考辨,为后世考异与考辨之先河。北齐颜之推,虽没有整理过任何典籍,但能从具体问题入手,探索文献典籍在流传、整理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本文是作者所著《中国历史文献学史》第三章,共七节。第一、二节在本刊本期发表。  相似文献   
24.
类书的起源及特点魏晋时,以文献内容性质为分类原则编纂而成的类书开始出现。宋王应麟认为:“类事之书,始于《皇览》。建云台者非一枝,成珍裘者非一腋,言集之者众也。”《玉海》卷五四)据载《皇览》是魏文帝下诏,令王象、刘劭等于延康元年撰至黄初三年间撰成。《三国  相似文献   
25.
一、孔子的“述而不作”六经的整理中国历史文献,始于甲骨文字。中国历史文献学,由孔子发其端。孔子对六经的整理,就是对后来有重大影响的历史文献学的实践活动。六经,即《诗》《书》《易》《礼》《乐》《春秋》,是孔子讲学的基本内容。孔子选定六经,是各有其用意的,他说: 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礼记·经解》) 可见,每一经,孔子都强调一个重点,都有一个明确的教育目标。《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上自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期大约五百多年的诗  相似文献   
26.
高氏诸“略”与章氏《山堂考索》崔文印南来高似孙所撰诸"略"与章如愚的《山堂考索》.都是在著录和考订古代文献方法别开生面的著述,在我国历史文献学史上具有一定的意义。(一)高似孙的诸"略"高似孙字续占,号寮,浙江鄞人,孝宗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进士...  相似文献   
27.
隋唐时期的类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朝虽享国时短,却编了不少类书。其重要者:(1)诏命编修的《长洲玉镜》,(2)杜公瞻奉敕编的《编珠》,(3)虞世南在秘书省时私辑的《北堂书钞》,(4)诸葛颖辑的《玄门宝海》。唐朝有国日长,自太祖至玄宗,除了短命的中宗、睿宗两代外,诸代都用朝廷的力量编纂了一批大规模的类书:高祖时的《艺文类聚》一百卷;太宗时的《文思博要》一千二百卷、目十五卷;高宗时的《瑶山玉彩》五百卷及《累璧》四百卷、目录四卷;武后时有题名为天后撰的《玄览》一百卷,《三教珠英》一千三百卷、目十三卷;玄宗时有《玄宗事类》一百三十卷,《初学记》三十卷。另外,不少文人学士也自己编辑类书,用来储备撰文赋诗的资料。如陆贽《备举文言》二十卷,张仲素《词圃》十卷,元稹《元氏类集》三百卷,白居易《白氏经史事类》(又名《白氏六帖》),三十卷,于立政《类林》十卷,温庭筠《家海》三  相似文献   
28.
史注名著三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裴松之《三国志注》史注出现于汉代,有记载者,如延笃《史记音义》、应劭《汉书集解音义》、贾逵《春秋外传国语解诂》、胡广《汉书解诂》、服虔《汉书音训》等等,不幸的是,这类典籍均已亡佚,但从其史注名称推测,可知这类史注多以解释文字、考订制度为主。然而,宋裴松之所作《三国志注》则不同于以前的史注,独具一格。《隋书经籍志》著录裴注《三国志》六十五卷外,尚有《叙录》一卷,惜《叙录》失传,所以,对裴松之作注的宗旨的了解,只能通过《上〈三国志注〉表》及其具体内容认真体味了。裴松之在《上〈三国志注〉表》中说:“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避览之苑囿,近史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于是,裴松之注《三国志》“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据《廿二史札记》卷六“裴松之三国志注条”载,裴松之收集三国史料  相似文献   
29.
关于《大金国志》这部书,一九八二年,我曾写过一篇《〈大金国志〉初探》,载于本刊当年第四期。此后,我几乎集中了全部精力,对这部书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探其史文之出处,察其记载之详确,并考其在编撰上的特点等等,逐渐对这部书产生了一些新的看法,今特写出,就正于同志们。(一)本书的时间下限及其原本面貌我的最主要一个新看法是,现在的《大金国志》,不完全是“端平元年正月十五日”字文懋昭所上奏的原书,宇文氏上奏的原书,应该没有卷一六《世宗皇帝上》到卷二六《义宗》  相似文献   
30.
一、《金史》的修撰《金史》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有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是记载金朝兴亡始末的一部旧史书。《金史》成书于元代。据《元史》记载,元世祖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议修辽、金二史。不久,宋亡,又议修宋、辽、金三史。当时对辽、金、宋孰为“正统”有争论。或以宋为世纪,辽金为载记。或以辽立国在宋先,欲以辽、金为北史。……元顺帝至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