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岳占伟  岳洪彬  何毓灵 《考古》2012,(12):43-58,1
2008年和2010年安阳工作队在刘家庄北地制陶作坊遗址清理了20多座商代陶窑。陶窑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包括窑室、窑顶和烟道等,下部分包括火门、火膛、火道、窑柱、窑箅、火眼等。遗址所出陶器以豆、簋、盂、瓿、钵、盆、器盖等盛食器为主。该遗址始于殷墟文化第一期,至少延续至殷墟文化第三期。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殷墟出土铜爵的铸造痕迹以及殷墟铸铜遗址出土的爵范、爵芯等实物资料为依据,比较全面地考察了殷墟铜爵的铸造工艺,基本揭示了殷墟铜爵的铸型分范、鋬及鋬上兽头的制作、柱帽的制作、范与芯的组装、浇口的位置等铸造工艺。文章对前人的研究做了一些修正和补充,并有新的发现,推进了殷墟铜爵铸造工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14.
何毓灵  岳占伟 《考古》2012,(12):70-77,1
殷墟近年来考古发掘出土了3枚青铜印章,根据对印章的图案与文字进行的分析可证明殷墟传世印章的可信度,同时说明中国印章的起源至少可早到殷墟时期。早期印章的起源与陶印模有一定的关联,殷墟时期青铜印章的主要功能与青铜器铭文类似,用以标识主人的私名或氏族。  相似文献   
15.
殷墟小屯宫殿宗庙区甲组夯土基址的处理与加固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野考古发掘的夯土建筑基址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文物保护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殷墟宫殿区内发掘的夯土建筑,作为一种特殊历史文物,是见证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实物。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遗址,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根据保护土质文物的原则和要求,经过针对相关样品的分析测试,在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使用土质文物加固剂对建筑基址进行了全面的处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