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0篇
  53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杨及 《名人传记》2022,(8):57-62
两地分居我在中央大学借读的两年,赵瑞蕻在柏溪分校当助教,不大来沙坪坝。他似乎只来本部办过一两次事,范存忠先生照顾我们,临时把自己的宿舍让他住一下。我们真正是两地生活,各顾各的。赵瑞蕻比我用功得多,一直在写作、翻译。他译《红与黑》的时候,国内还没有这本书的中译本。翻译《红与黑》最初好像和一个叫《时与潮文艺》的杂志有关。那是一个着重翻译、介绍外国文学的杂志,可能是当时这方面最突出的。赵瑞蕻在上面写过《斯丹达尔与他的红与黑》,大概算较早介绍《红与黑》的。  相似文献   
132.
张翎 《名人传记》2022,(8):63-67
张翎老师是我的温州老乡,她的很多作品以温州为背景,我读来倍感亲切。比如《雁过藻溪》,书中出现的藻溪、金乡、平阳、鳌江、灵溪,是我成长中再熟悉不过的地标,在读的过程中,书中的人物在我眼前晃来晃去,呈现出生动的画面感。  相似文献   
133.
马勇 《名人传记》2022,(3):64-69
1979年,恢复高考第三年,马勇考入安徽大学历史系,入学后到图书馆借的第一本书是侯外庐的《中国思想通史》。正是这本书影响了马勇的学术方向,书中提到哪本书,他就把哪本书找来看。大学四年,马勇几乎把大学图书馆里与思想史专业相关的书都读了一遍。  相似文献   
134.
杨苡 《名人传记》2022,(3):57-63
去重庆从昆明到重庆,我头一次坐了飞机,倒也没觉着害怕,就是上升和下降的时候头晕。赵苡平时不大哭的,这时也突然哭起来。飞机很小,机舱像个不大的房间,坐了十几二十个人。大家各自坐着,都不说话,也没有服务员来端茶送水。我从窗户看下面的云,觉得真是好看,也没觉得飞了很长时间,就到了。  相似文献   
135.
我的外公钟秀山烈士是武汉市新洲区张店镇人。这里原属黄冈,地处丘陵,是大别山南接平原湖区的交通要道。小时候妈妈和叔外公经常向我讲述外公当年的故事,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后来我还听地方政府工作人员讲,1979年,时任国家领导人的李先念同志来新洲视察农业生产。还曾向新洲当嘴的县委负责人询问外公有没有后人,并叹惜地说道,这人对革命是有功的!可惜当时仓促之中,当地政府没有了解到外公还有我妈妈钟银伢这个女儿。  相似文献   
136.
毛泽东曾说:只有你们《大公报》把我们共产党当人 1928年7月1日的郑州火车站,在迎接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北上的军人行列中,一个身穿竹布长衫、头发花白的男子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大公报》的总编辑张季鸾。作为关注时政的一份大报,《大公报》不能无视国家统一这一重大事件的发生。在多年好友、国民党要员陈布雷、张群等人的引荐下,  相似文献   
137.
冯玉祥的女儿冯理达(1925-2008年),曾是全国政协委员、世界医学气功学会主席以及免疫学专家。冯理达这样评价父亲:作为军人,他正义凛然,从容大度;作为父亲,他慈祥严格,风趣幽默。她一直保留着一个泛黄的笔记本,这是冯玉祥留给她的一笔财富。  相似文献   
138.
父亲不是总书记的日子1938年10月六届六中全会以后,父亲还是总书记,应当主持中央工作,但是他把精力已经转到宣传教育方面去了。为了不影响毛泽东的工作,父亲退得比较彻底。为了彻底让权,他提出来下乡搞中国农村  相似文献   
139.
杨培青 《百年潮》2012,(4):25-33
1983年8月中旬开始,按照中共中央书记处的指示,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了赴中国科学院调查组,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协助科学院党组,就中国科学院的办院方针和任务、领导体制、体制改革和学部委员大会等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调研。这次调研最后形成的报告上报了中央书记处,为中国科学院第五次学部大会的顺利召开打下了基础,也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技体制改革方向作了有益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0.
魏廷诤 《百年潮》2012,(4):20-24
正邓小平三峡之行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华中地区甚至全国缺电越来越严重,影响了经济建设。1979年,当葛洲坝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后,水电部又向国务院提出关于修建三峡工程的报告,建议尽早决策。由于当时正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