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2008年8月8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隆重举行,美轮美奂的开幕式让全世界惊叹,鸟巢演绎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明让全世界亿万观众深深陶醉。北京奥运开幕式以“用世界的语言讲中国的故事”为核心,展开中国五千年灿烂辉煌的历史画卷。2008名击缶演员,场上的2008尊缶,演员击缶而歌,标志着2008北京奥运会,寓意了东西南北、天上地下的空间观念。水墨画卷、古老汉字、传统京剧、丝绸之路、昆曲、风筝、太极拳……,世界看到了一个充满文化自信的中国。  相似文献   
42.
佳士得  东艺 《中华遗产》2007,(4):148-149
鼻烟壶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其诞生地虽不在中国,却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而且长盛不衰,被誉为“集中各国多种工艺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明末清初,鼻烟传入中国,进而引发鼻烟壶的制作,至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鼻烟壶采用瓷、铜、象牙、玉石、玛  相似文献   
43.
东艺 《中华遗产》2007,(6):146-147
中国的佛教造像主要可分为汉传、藏传两大体系,其中藏传佛教艺术创始于7世纪,随着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的先后入藏,作为佛教重要象征的佛像及佛教艺术也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传入了西藏。经过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藏传佛教造  相似文献   
44.
王晶 《中华遗产》2007,(11):14-15
中国有许多国宝级的文物流失在外,一直以来,有一些人把寻找这些流失在外的国宝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在台湾,中华文物学会秘书长张克晋就是其中的一位。2007年10月9日上午,张克晋会同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相似文献   
45.
薛光夏 《文史月刊》2005,(11):37-37
在山西省运城市革命老区,至今还广为流传着抗日县长赵宜轩的动人故事。赵宜轩(1910年—1980年),又名赵炳照,闻喜县苏村人,1937年12月在闻喜三区高小任教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闻喜三区抗日政府区长兼区委书记、闻喜抗日县政府驻县北办事处主任、康俊仁游击支队政治指导员、夏县  相似文献   
46.
1969年4月,在党的“九大”上,林彪作为接班人被写进了《党章》。同年9月,他邀约叶群、黄永胜、吴法宪等人重游井冈山。林彪重游井冈山的目的何在,自有历史学家们评说。本文作者时任林彪“随卫”警卫员,记录下了这次重游的情况,是难得的“三亲”史料。  相似文献   
47.
秦师娄 《古今谈》2005,(4):59-61
l941年4月20日晚宁波沦陷,1945年8月驻宁波日军投降。在这四年沦陷期里,日本侵略者在港城宁波犯下了多少滔天罪行。秦师娄老人现年84岁,慈城人。早年在上海谋生,曾在申报馆供过事。1944年回宁波工作。1944-1945年间,他与日本军官西马、东史郎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交往故事,特别是秦老对宁波慰安所的回忆,更是他处未见记载,可谓独家披露。[编者按]  相似文献   
48.
一从1936年10月至1937年7月7日事变之前,日军以北平为目标,不断在宛平城北、卢沟桥一带及平汉铁路北侧进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日军剑拔弩张,战事已呈一触即发之势,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师长冯治安和旅长何基沣认为,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应慎重考虑派守宛平城和卢沟桥的部队。经过反复研究,认为由二一九团金振中的第三营防守城、桥最适合。金振中,字霭如,1903年生于河南固始县一个贫寒农家。成年后投军冯玉祥部队,给冯玉祥当侍卫兵,不久考入由冯玉祥创办、爱国将领张自忠任校长的西北边防陆军军官学校。军校毕业后,在冯部历任排、连、营长,曾参…  相似文献   
49.
曾参加过中央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名学家冯雪峰,浙江义乌人。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初,还不到20岁,就成为坛所瞩目的“湖畔诗人”。  相似文献   
50.
我于1918年冬出生在毕节县城内沙石牌坊一个贫民的家里。6岁时,家里把我送到威宁街吴老夫子的私塾启蒙读书。先生收了父亲用红纸包起的“贽敬”(小洋十元),行礼如仪之后,开始了我的求学生活。第二年,我转到号称“神童”、“才子”的燕贻谋先生设在大横街“少白楼”(餐馆名)的私塾,读《诗经》、《左传》,第三年仍在那里读《古文观止》、《唐诗》,开始作文。第四年,燕先生不来了,我转到水东门内水沟边车绍轩先生的家塾里读了两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