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5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公元前206年(汉元帝),沛公刘邦奉楚怀王之命以十万大军破武关(今陕西丹凤县东南),战蓝田,进军霸上,秦王子婴出降.接着项羽以四十万大军破函谷,军鸿门,这就发生了鸿门宴.鸿门宴中,范增欲害沛公,刘邦借口入厕,唤出樊哙,密商脱身之计,决定留下全部车骑麻痹对方,刘邦只身单骑,樊哙、纪信等四人握剑持盾步行,立即返回霸上.纵观秦汉史,尤其是汉史,“霸上”这个地名多次出现.其后,公元354年,东晋  相似文献   
52.
六博是我国现在所知最早流行于世,并且具有完整规则和道具的博戏.根据古文献和出土文物,六博最早出现于商代,春秋战国时期广泛流行,两汉时期更是深入民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六博的形制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大博”与“小博”的形制有很大差别.六博的流行为后来中国象棋的出现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3.
志稿写作是方志编纂活动的核心环节,人们对于志稿写作问题已经作过一些研究,但这种研究一般都局限于对写作基本流程的说明和描述,而对于写作行为本身却一直很少有人问津。今就撰写广电部分“午间特快”条目对志稿撰写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54.
瀛生 《北京文史》2005,(1):51-53
掼跤是满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其源久远。清代初年满族人将它带入北京,又成为老北京满族的一项群众性体育活动。掼跤在清代还是一项练武科目,有军事实战意义,是八旗兵必须学练精熟的武术课程。  相似文献   
55.
为了加强海峡两岸的沟通与交流,促进两岸青年学生的相互了解与友谊,推动两岸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由嘉应学院客家研究所与中山大学历史系共同主办的“海峡两岸青年学生客家化寻踪夏令营”活动于2005年7月18日至24日在嘉应学院隆重举行。共有来自台湾、广州、梅州等地大专院校81名专家教授、硕博士生参加,其中来自台湾中央大学、交通大学、暨南国际大学、清华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高校的营员51名,日本东京大学营员1名,新加坡国立大学营员1名,大陆广州中山大学营员15名,嘉应学院客家研究所营员9名,韩山师院潮学研究所营员5名。  相似文献   
56.
老河口在京汉铁路修通之前是一个繁华的商埠,有“小汉口”的美称,民间音乐化活动也十分兴盛。民国初年,这儿的民间音乐家还成立过一个社团,名叫国乐社,一直活动到“化大革命”前夕。  相似文献   
57.
卢怡  六月生奇兵 《旅游》2005,(12):68-72
在北京,有“798”;在上海,有“莫干山50号”;在成都,有“蓝顶”。它们,是艺术家用上世纪的废弃工厂改建成的工作室,它们是那座城市的文化新地标。在重庆,四川美术学院所在的黄桷坪附近也有着很多废弃的厂房,那里的艺术家们将它们租下来,建成自己的艺术王国。这些艺术仓库作为“坦克仓库艺术中心”的组成部分,在今年9月向重庆市民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开放。我们终于可以骄傲地宣布:“重庆,也有自己的‘坦克’了”。  相似文献   
58.
张浦生 《收藏家》2005,(11):11-12
茶,号称“国饮”,是中华民族动静相宜的一种生活艺术,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传说远在上古神农氏嗜百草时代即发现了茶的妙用,商周时演变为饮料加以推广,历经唐宋的盛行及明清二代的改革迄今,茶饮风习经久不衰,已成为国民生活中一日不可缺少的部分。“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茗壶是茶道的范畴之一,它涵盖了文化、实用与艺术欣赏等三方面的价值。随着不同时代、不同饮茶习俗和方式方法的变化,茗壶的型制亦在不断变化。明清时期吃茶采用“泡茶法”,所以壶身变矮变小,壶小可以使茶保持“香不涣散,味不耽搁”。明代中期,江苏宜兴创制出一…  相似文献   
59.
刘导生 《百年潮》2009,(4):26-30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曾担任三年多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后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这几年正是文字改革工作摸索前进方向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60.
长期以来,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问题.近十年来,随着学术研究视野的不断拓展,新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使用,国内五四运动史研究日渐深入,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出版了一批研究专著,撰写了大量学术论文.为便于了解五四运动史研究的最新进展,特对近十年来国内五四运动史研究的热点问题及基本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