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61.
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是全国历史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与重要的历史化内涵。银川市(老城区范围)的前身是西晋时期的饮汗城(今银川市东郊金水旅游开发区境内),距今约有1600年的历史。其间蒙古族铁弗部曾一度强大,大首领赫连勃勃在西北建立大夏国,筑统万城(今  相似文献   
362.
重评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大华 《史学月刊》2003,6(2):62-67,120
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是在政治协商会议已经召开、并通过了宪草修改十二条原则的背景下由非国民党人士起草的,因此,与此前国民党一党制定的“五五宪草”比较,存在着一些重大区别。这些重大区别表明:与“五五宪草”不同,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多多少少带有一些民主性质或色彩。这些民主性质和色彩是中共、民盟以及全国人民和国民党斗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363.
避讳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现象,然而,关于辽朝初期是否存在避讳制度,学界仍存在较大分歧。本文根据历史文献,结合近年来新发现的石刻资料,对辽代避讳制度建立的时间、避讳的原则与方法及研究的价值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不但揭示出辽太祖、世宗、穆宗、景宗及义宗、章肃皇帝的汉名均是辽圣宗在澶渊之盟后追加,而且发现由于国书、使节、牒檄往来,皇太后、皇后也一度起过汉名。出使宋朝方面的契丹官员,也多临时起过汉名,导致《辽史》在记录出使经过时经常与《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所载契丹官员名字产生冲突。通过对辽代避讳制度的研究可以复史之旧,订史之误,补史之阙,有助于解决辽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64.
郑大华 《史学月刊》2007,(3):102-102
由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湘潭大学联合主办,湖南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承办的"近代湖南与中国暨纪念林增平先生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2月27至28日在湖南长沙隆重召开。著名历史学家、华中师范大学前校长章开沅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现代文化研究会会长耿云志研究员,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萧致治教授,中山大学历史学院林家有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曾业英研究员以及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和  相似文献   
365.
郑长铃  黄欣 《世界遗产》2014,(12):92-97
闽南,是一个具有独特历史、文化意义的区域,闽南区域文化积淀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官方及民间文化传统,传衍至今,显示了丰厚的历史积淀。而古朴典雅的泉州南音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文化时空孕育而成。她典雅和浓厚的古韵,如富贵的牡丹,从远古一直含蓄而矜持地开放至今;那简单的表演形式和平民化的接受群体,又朴素得仿佛不过乡野路边的一朵小花,随着泉人的脚步,默默地开放在故园与他乡。  相似文献   
366.
“文物”概念关系到《文物保护法》文本内在的逻辑性和适用性,同时还牵涉到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操作性。“文物”概念的研究,成为《文物保护法》研究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本文重点对日常语境与我国现有法律与政策层面的“文物”概念作了具体分析.同时还从法律文本的角度对“文物”及“文化遗产”概念进行辨析.认为“文物”一词具有深厚的法律渊源,符合我国现有法律规范.被国内外所接受,为相关法律所承认,对该概念进行适度调整和内涵扩充,能够满足目前文物保护与管理的需要,建议继续在我国法律条文中出现,继续发挥作用。同时就《文物保护法》修订中增加文物概念的具体表述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67.
郑玉秀 《沧桑》2014,(2):135-136
高职院校学生是高等学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既有与普通高校学生相同的特点,也有其特殊性。本文分析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提出了新时期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368.
本文以西安民办博物馆为例,探讨了丝绸之路沿线各级政府发展民办博物馆事业的思路、路径和具体举措。提出应坚持“高度重视、积极促进、加强扶持、全面提高”的发展战略,走内生型多元化的发展路径,需从外部环境营造和内部结构调整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369.
《醒狮周报》的撰稿人基本上出生于1890—1900年之间,他们在青年时期大多就读于都市的新式学堂,后在国内高等学校或国外继续深造,所从事的职业部门也集中于大学、报社与出版社等新型自由行业。将各撰稿人汇聚成群的联结纽带主要是对国家主义的共同兴趣和信仰。这一新型聚集途径的出现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密不可分,集中反映了"后科举时代"知识分子新的聚集方式与身份认同的产生。但《醒狮周报》撰稿人对"国家主义"的侧重点不尽一致,曾琦等人看重的是"国家主义"这块政治招牌,王光祈、余家菊等人视民族文化的复兴为"国家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何炳松、邓叔耘等人则将兴趣放在国家主义学理的探索上。在长达两年(1924—1926)的办报过程中,随着《醒狮周报》本身思想主张的变化,以及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其撰稿人队伍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严重的分化。通过研究《醒狮周报》撰稿人的构成、聚集与分化的情况,有助于把握1920年代国家主义思潮的兴起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70.
2008-2011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在安徽省当涂县姑溪河流域进行了三次区域系统调查,调查覆盖面积约550平方公里,发现自马家浜文化时期到东周各时期遗址80余处。马家浜文化时期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本地考古学文化的空白,调查探索出一套适合江南丘陵水网地带的调查方法,初步建立了姑溪河流域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年代的序列,为探讨区域内聚落变迁建立了时间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