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喻金环 《神州》2013,(31):19-19
保护性耕作的前身叫“免耕法”。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br〉 我国是主要的干旱国家之一,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十分严重。风蚀沙化在我国北方旱区今年来更为突出,由于过度开垦及不适当的耕作,造成植被破坏,土地沙漠化愈来愈快,沙尘暴发生的频率愈来愈高,如旱地采用火烧秸秆,铧式犁翻耕,土地裸露休闲的传统耕作,就是不恰当的方式。  相似文献   
72.
苏联恢复国内经济后,于1928年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农业、科技、国防以及文化教育事业蒸蒸日上,至1932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获得巨大成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实现了把"苏联由一个任资本主义国家摆布的软弱的农业国家,变为不受世界资本主义摆布而完全独立的强盛的工业国家"的目标①.苏联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创造的计划经济模式,即在公有制基础上,国家运用行政命令的手段,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有计划的生产,是与资本主义的放任经济截然不同的一种经济模式,而资本主义的放任经济则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危机(即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因此,苏联"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并提前完成震撼了世界,尤其是震撼了正陷于内忧外患的中国.  相似文献   
73.
包世臣与嘉道年间的学风转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包世臣是嘉道年间学风转变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他的经世思想形成早.早在1800年前后包世臣的经世思想即已形成并趋于成熟,其标志是1801年他<说储>上下二篇的成书.这至少要早于龚自珍和魏源的经世思想的形成20年左右.第二,是他的经世思想具有代表性.就包世臣的经世思想来看,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批判旧学,摆脱汉学、宋学的束缚;二是强调学以致用,重视社会实践.这两个特征也正是嘉道时期学风转变的显著标志.第三,是他的经世思想影响较大.包世臣的经世思想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发生影响:一是入幕;二是交友;三是著述.包世臣对于嘉道时期学风的转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谓"承上",是继承了"清初诸老"的"实用之学".所谓"启下",是开启了嘉道时期的"经世之学".  相似文献   
74.
怎样教育孩子上好老师的考后讲评课? 每次考试结束后,不少孩子往往只关心自己的得分,而对老师的讲解并不十分在意。南京金陵中学96届有位学生在高考后所写的一篇文章中说,他很看重老帅对每次测试卷子的分析,并在疑问处做上记号;高考前几大拿出来认真看一遍,想一遍,特别注意做错的题,在心里默默提醒自己不能再犯同类错误,结果他当年语文考出了136分的好成绩。他还有条宝贵的经验,即把平时的每次练习当作正式考试,而把正式考试当作平时练习。如果平时每次练习都很认真,练后又能仔细听老师分析。那么正式考试时就会轻松得多。  相似文献   
75.
高考作文ABC     
作文60分,是高考语文试卷中比重最大的一道题,所以历来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从1999年到2003年,话题作文已考了五年。它具有自主性、开放性、灵活性等优点,但也带来了部分考生仿作、套作甚至抄袭的弊端。为此,命题组一直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估计今年仍是话题作文,但会在内容上适当加些限制,比如要你联系自己或社会的某种实际。下面我结合近几年高考作文中的情况,从现场应试和考前准备两个方面,谈谈高考作文应注意的问题。 (一)现场应试  相似文献   
76.
重评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大华 《史学月刊》2003,6(2):62-67,120
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是在政治协商会议已经召开、并通过了宪草修改十二条原则的背景下由非国民党人士起草的,因此,与此前国民党一党制定的“五五宪草”比较,存在着一些重大区别。这些重大区别表明:与“五五宪草”不同,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多多少少带有一些民主性质或色彩。这些民主性质和色彩是中共、民盟以及全国人民和国民党斗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77.
郑大华 《史学月刊》2007,(3):102-102
由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湘潭大学联合主办,湖南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承办的"近代湖南与中国暨纪念林增平先生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2月27至28日在湖南长沙隆重召开。著名历史学家、华中师范大学前校长章开沅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现代文化研究会会长耿云志研究员,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萧致治教授,中山大学历史学院林家有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曾业英研究员以及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和  相似文献   
78.
《醒狮周报》的撰稿人基本上出生于1890—1900年之间,他们在青年时期大多就读于都市的新式学堂,后在国内高等学校或国外继续深造,所从事的职业部门也集中于大学、报社与出版社等新型自由行业。将各撰稿人汇聚成群的联结纽带主要是对国家主义的共同兴趣和信仰。这一新型聚集途径的出现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密不可分,集中反映了"后科举时代"知识分子新的聚集方式与身份认同的产生。但《醒狮周报》撰稿人对"国家主义"的侧重点不尽一致,曾琦等人看重的是"国家主义"这块政治招牌,王光祈、余家菊等人视民族文化的复兴为"国家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何炳松、邓叔耘等人则将兴趣放在国家主义学理的探索上。在长达两年(1924—1926)的办报过程中,随着《醒狮周报》本身思想主张的变化,以及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其撰稿人队伍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严重的分化。通过研究《醒狮周报》撰稿人的构成、聚集与分化的情况,有助于把握1920年代国家主义思潮的兴起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9.
萌发于清末民初的"中华民族复兴"思想,到五四时期有了新的发展。李大钊提出了"新中华民族主义"和"中华民族之复活"的思想,孙中山提出了"要恢复民族的固有地位,便要首先恢复民族的精神"的思想,梁漱溟、梁启超等"东方文化派"提出了复兴东方文化的思想,王光祈在《少年中国运动》一书的序言中,提出了"中华民族复兴运动"的思想。与清末民初比较,五四时期不仅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复兴"或"民族复兴运动"思想,而且这时所讲的"民族复兴"是包括汉、满、蒙、回、藏在内的中国各民族亦即"中华民族"的复兴,而非清末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口号时仅仅是"中华"亦即"汉族"的振兴,尤其是孙中山对什么是民族精神、恢复和弘扬民族精神对于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处理好恢复和弘扬民族精神与向外国学习的关系等问题的阐述,是对民族复兴思想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80.
为了解决政府财政危机,都铎王朝的第二任君主亨利八世在议会的授权下,先后于1536年和1539年解散了年收入不足200英镑的小修道院和年收入超过200英镑的大修道院。修道院的解散不仅引起了英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变化,而且在多方面对英国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中等教育领域,许多修道院学校被解散,修道院的图书被毁,女子教育受到了巨大打击。在高等教育领域,许多修士被迫离开了校园,修道学院被解散,在校生人数大大下降,图书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在宗教教育机构受到打击的过程中,世俗力量加大了对教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