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4年   4篇
  1953年   3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主要对"葬"释源,并兼谈与"葬"有密切关系的"埋"字,同时附带介绍一些与丧葬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葬"是起源很早的字,很有可能在商周时代产生,"埋"是"薶"的俗字,"埋"的出现理应晚于"薶"字。"埋(薶)"起先都是指埋物、埋牲,后来才有埋人之义。本文粗略地说明了"葬"埋"的起源、意义,同时附带介绍一些与丧葬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92.
地方文献的再利用是中小型图书馆的重点内容,内文主要论述了地方文献收集的重要性、范围、措施、开发的利用与服务。  相似文献   
93.
唐异常 《湖南文史》2008,(10):42-43
1980年初,我应新疆于田县委书记卢凤章的邀请,从和田报社调到于田县做农村调查。不久,我便来到了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城里人很少光顾的极端贫困的生产队——十月公社十大队五生产队。这个队1979年年终结算,社员每人一年的收入只有5.15元,每个劳力的收入也只有11.10元,一个劳动日值4分钱,只能买半个鸡蛋(当时一个鸡蛋是8分钱)。这是个以生产粮食为主的生产队,可自己生产的粮食只能解决口粮的一半。我和司机、翻译三人克服种种困难,在这里调查了三天,写出了《来自一个穷队的报告》。  相似文献   
94.
刘永福(1837—1917)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的一面光辉旗帜。在他诞生170周年和逝世90周年同时到来的时候,我们愈加怀念和敬仰他传奇式的一生和反侵略的英雄事迹。  相似文献   
95.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二十六届会议以压倒多数票通过阿尔巴尼亚等23个国家提出的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  相似文献   
96.
习仲勋同志于1913年出生于陕西富平县。1926年 3月,他13岁时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4月转为共产党员。在党领导下参加组织学生运动、农民运动和部队工作。1930年春天,中共陕西省委派习仲勋到杨虎城部从事  相似文献   
97.
1985年秋,我从军事机关转业来到广西通志馆,分配到《广西地方志通讯》(1987年1月更名为《广西地方志》,10月获国内统一刊号)编辑部工作。1986年起任编辑部主任,接着又任常务副主编。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到退休,一共15年。这十几年中,我有许多感受。归结起来,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98.
作者对《梧州市志》各部类资料作了分析统计之后,从经济、政治、文化、自然环境等方面,阐述哪些资料反映了梧州的历史进程、时代特色和地方特点,并对如何加强、加深重点内容的记述,提出意见。另外,作者还就文物志的特性与重要性,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9.
60年代美国对中苏冲突事件的观念演变及其对华政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20世纪 5 0年代 ,美国一心想分化中苏同盟 ,争取中国脱离苏联 ,学术界对此早有研究 ,但 6 0年代 ,当中苏分裂真正发生后 ,美国却逐步改变了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这是被史学家们忽视的问题 ,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对中苏分裂事件的观念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肯尼迪政府执政之初曾短暂地认为 ,美国争取中国脱离苏联符合自己的利益 ,并于 1 96 2年底提出过所谓对中国“微开门”的方针。但进入 1 96 3年后 ,美国决策者开始挑选自己的“头号敌人” ,最终他们错误地选择了中国充当这一角色。 6 0年代美国民主党政府之所以未能跨出对华政策的关键一步与其对中国的偏见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00.
美国对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反应(1966~1968)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 6年 7月 ,迫于国际局势的压力 ,约翰逊政府提出了“遏制但不孤立”中国的政策 ,但该政策提出后并没有得到有始有终的实施。美国学者的一种观点认为 ,其原因在于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运动阻碍了美国的外交努力 ,使中美之间失去了一次改善关系的重要机会。然而 ,美国国务院最新解密的外交政策档案显示 ,这一观点的准确性值得怀疑。美国对“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反应有自己的政策考虑 :它为中国这场内乱设定了目标 ,即希望这场运动导致中国政局发生有利于美国的变化。 1 96 7年中后期 ,随着“文化大革命”局势的渐趋稳定 ,美国的期望落空 ,美国政府内强硬派人士拒绝进一步尝试新的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