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4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01.
有的书编得不算好,却让人爱不释手,以其有内容也。  相似文献   
902.
周永红 《丝绸之路》2011,(15):64-65
如果说安庆是一位风流倜傥的白马王子,那么徽州就是一位知性隐忍的小家碧玉,而西递、宏村则是徽州众多女儿中最令人心疼、心痛、怜楚的一双。在西递,我首先对耸立村头,额梁上刻有"胶州刺史"、"荆藩首相"明万历年间的牌楼而击节赞叹不已,那三间四柱五层楼式结构、黑色大理石构建,底座上有四只俯冲姿势石狮的牌楼气派非凡,庄严肃穆。  相似文献   
903.
时间:2008年11月14日晚地点:贵州省贵阳市1978年,是我党历史上实现伟大转折的一年。在粉碎"四人帮"两年之后,这一年在全党全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真理标准讨论,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包括之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全面地进行了“拨乱反正”,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  相似文献   
904.
周晓君 《神州》2011,(20):158
阐述中国水墨画的发展及特点,特伟对在动画片中加入中国水墨这一文化元素的分析,试图再认识水墨对于中国动画的传承与创新。把传统文化与当代动画片的发展相结合,创作具有中国民族性的动画作品。  相似文献   
905.
潘柳黛的名字,对今天许多人来说是很陌生的,只是在有些作家写张爱玲的书中提及她,在有些作家笔下,潘柳黛似乎是个不屑一顾的人,直言不讳地说她妒忌张爱玲,甚至讥讽她不过仅写过一本薄薄的〈退职夫人自传〉而已等等.那么,潘柳黛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物呢?  相似文献   
906.
3月22日,“走向世界的珠江文化”论坛暨《珠江文化丛书·十家文谭》(编委会主任:省政府参事室主任、文史研究馆馆长、党组书记周義,主编:省政府参事、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06年1月版)首发式在中共广州市越秀区委会议厅隆重举行。全套书十册,共300余万字。这十本书是《珠江文化系论》(黄伟宗)、《珠江文化的历史定位》(朱崇山)、《海上丝路的研究开发》(周義)、《泛珠三角与珠江文化》(司徒尚纪)、《海上丝路与广东古港》(黄启臣)、《粤语与珠江文化》(罗康宁)、《岭南文化珠江来》(张镇洪)、《珠江诗雨》(洪三泰)、《珠江远眺》(谭元亨)、《珠江流韵》(戴胜德)。来自省市文化界、学术界、新闻界的专家学者70多人与会。著名学者张磊、管林、曾昭璇、陈忠烈、容观琼、叶春生等在论坛上热烈发言,对这套丛书和整个珠江文化工程充分肯定,认为这是多学科交叉的立体文化工程,运用新方式,开拓新领域,提出新理论,初创新体系,为建设文化大省打出新品牌,树立了走向世界的珠江文化形象。本文收集了部分专家学者对《珠江文化丛书·十家文谭》进行评论的一些观点,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07.
关于清代厘金创始的考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清代厘金是由江北大营帮办军务雷以諴采纳幕僚钱江的建议而创行的说法,经过罗尔纲先生的考证①,几乎已成为史学界的定论。1993年,袁成毅发表《钱江首创厘金制度质疑》②,根据雷以諴在咸丰三年二至五月间的行踪分析,认为钱江首倡厘金的说法不可信。但是,这一论点并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因为后来公布的档案史料与袁先生的论据有所矛盾,本人在《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一书中也未加采用。近来,我重新审视了各方面的有关证据,可以认定,钱江创行厘金的说法的确是以讹传讹,不足为训。一关于钱江创议开征厘金的说法由来已久。罗玉东先生的《厘金…  相似文献   
908.
袁子琳(1899-1979)名森,以字行,渠县清溪镇人,川东名师、书法家。如论及渠县人物,我首先想到的便是袁子琳先生。但去年上半年,当时渠县县志办公室特聘编审文兄从渠县来,言及将增修县志人物传一事,却道增补名单中无有袁子琳。我便说,此事大不可思议,在渠县,若论精于一艺而影响卓著之士,袁子琳在上一代人中,是无出其右的。袁老师兼长各体书法,而行书自成一家——可称“袁体”;  相似文献   
909.
小献仙迹     
小献姓任,其人近仙。之所以这样说,当然是因为他有些不同于凡俦的行迹。比如,大学时代小献极能挨饿。这在中国古代的神仙家那里,原本也是一门学问,通常称为“辟谷”。小献是外县人,家境还算殷实,每两月寄一次生活费,数量可观。他的哲学大约总如“使我有一月食,不如尽一日欢”那种及时行乐派。于是,每每钱一到手,便呼朋唤友,胡吃海塞,不几天功夫便荷包告罄,往往弄到衣食无着的境地。不过,小献并不因此而显出窘态,其方法大抵有二,一曰蹭,二曰挨。  相似文献   
910.
眼镜与身份     
在知识分子或者知道分子还不很多的年代,眼镜往往是一种身份的标志。刚工作那会儿,每天到单位食堂吃早餐,先把大搪瓷缸子递进去,找个凳子坐等大师傅煮挂面。片刻,听见有人叫:“眼镜,你的面好了。”于是开吃。某天忘了戴眼镜,照例坐着等面下锅。不多时忽闻:“嗨,那个没戴眼镜的,你的面好了。”奇怪了,满屋子都没戴眼镜,我竟也居之不疑地起身取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