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勘查发现,故宫中和殿明间某中金檩在与上部爬梁相交位置出现局部断裂,造成下部中金枋产生较大挠度.为探明该中金檩产生断裂的原因,采取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中金檩、中金枋体系进行了分析.基于榫卯连接边界条件的特征,分别考虑中金檩与中金枋叠合、中金檩与中金枋分离、中金檩完全断裂等三种工况,建立了中金檩-枋体系的受力模型,进行了静力分析,获得了中金檩、中金枋的变形及内力分布特征,讨论了中金檩断裂破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由于中金檩在爬梁作用位置截面削弱,造成中金檩自身拉、压、弯承载力不足,从而导致中金檩产生断裂;中金檩与中金枋分离条件下,中金檩断裂造成的中金枋内力增加,且比檩枋叠合条件更明显;中金檩完全断裂后,将造成中金枋内力及变形剧增,威胁中金枋安全.因此,对中金檩采取及时有效的加固措施极其重要.研究结果将为中金枋采取加固措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2.
周乾 《世界历史》2006,4(3):146-148
笔者不久前拜读了楚树龙先生的《国际关系基本理论》①。这本书得到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是清华公共管理教材系列中的一本,本应是一部高质量的教材。令人遗憾的是,阅读后发现书中存在不少谬误,影响了这本教材的学术质量。我认为有必要将这些问题予以指正,以免以讹传讹。不当之处  相似文献   
23.
明清古建筑木结构典型抗震构造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保护古建筑,采用分类统计方法,研究了我国明清古建筑木结构的典型抗震构造问题。基于大量工程现场勘查结果,对古建筑木结构的典型抗震构造问题进行了归纳汇总,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加固建议;基于典型算例,对古建筑木结构加固方法进行了深入论证。结果表明:我国古建筑木结构的柱子、斗棋、榫卯节点、梁架、屋顶等各部位都容易产生开裂、糟朽、变形、拔榫等抗震构造问题并影响结构的抗震性能,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主要与木结构的构造特征、木材材料性质及施工保养等因素有关;对这些抗震构造问题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加固措施,可减轻或避免结构产生的震害。  相似文献   
24.
为保护古建筑,采用试验方法,研究了马口铁加固古建筑榫卯节点后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基于故宫太和殿三次间结构原型,制作了1:8缩尺比例的木结构空间框架模型,并考虑梁柱连接为燕尾榫形式,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其中未加固构架和马口铁加固构架试验各做了3组.基于试验相关数据,获得了节点的弯矩-转角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并对比分析了节点加固前后的耗能能力,刚度退化和延性等抗震指标.结果表明:马口铁加固榫卯节点后,虽然节点耗能能力略有下降,但节点拔榫量减小,抗弯承载力提高,刚度退化不明显,且节点仍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因此,马口铁具有较好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25.
正"故宫学"提出已整整十年。为推动故宫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由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承办的"故宫学十年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10月19-20日在故宫博物院成功召开。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地区、台湾地区及法国、加拿大、日本的专家学者共12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约100名代表围  相似文献   
26.
铁箍墩接是古建木柱柱根糟朽的一种传统加固方法。为探讨该方法的有效性,以故宫内某古建木柱为例,进行了试验研究。制作了1根完好木柱、3根铁箍墩接法加固木柱,开展了轴压试验,获得了木柱加固前后的承载力-变形曲线,以及延性、应变、刚度等参数,讨论了铁箍墩接法的加固机理。结果表明:传统铁箍法加固底部糟朽木柱后,由于铁箍对木柱的侧向约束作用,木柱的极限承载力可恢复约91.8%,延性性能可恢复约95.2%,水平极限应变恢复率约97.2%,竖向极限应变恢复率约84.1%,且加固木柱的刚度要大于完好木柱。由于铁箍材料与木材强度差别较大,使得加固后木柱的整体性能要低于完好木柱,因而加固效果有限。结果可为古建筑木结构的保护与维修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7.
为有效减小馆藏浮放文物的震害,研制了一款滚珠式文物展柜水平隔震装置。制作了2个文物展柜模型,并在各模型内浮放文物仿品。分别考虑文物展柜底部安装隔震装置、展柜底部浮放地面,进行了振动台对比试验,检测了隔震装置的效果。结果表明:与非隔震条件相比,隔震体系的基频减小,阻尼比增大;地震作用下,隔震体系中的文物仿品产生的位移、加速度峰值明显减小。但是隔震条件下,文物仿品的动力放大系数仍有大于1的情况,且隔震装置的复位能力尚需提高。建议对隔震装置采取的改进措施主要适当减小基频、增大阻尼比、提高加工精度等。  相似文献   
28.
探讨春秋时代的鲁史和孔子的事迹,一定要论及堕三都事件,也必然要究明事件的性质和孔子在事件中的作用及其功罪。但由于论者的视角不同,往往是见仁见智,难做定论,本文愿以所见提些看法。 对过去论述的回顾 堕三都事件讨论了上千年,前人做了许多工作,事情已经清楚,自不必再做重复劳动,因就前人之论述,做些回顾,以明其大概。  相似文献   
29.
说贾谊之谪     
贾谊(前200年—前168年)是西汉前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青年有为,才华横溢。年二十刚过为文帝所召用,极为器重,但不久为绛灌等人所谮,渐被疏远,谪为长沙王太傅。绛灌何人?即绛侯周勃和灌婴。其实谮贾谊的实不止绛灌二人,《贾谊传》说:“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看来是那么一批人了。按贾谊是由河南守吴公推荐而被召用的,约当文帝元年(参《百官公卿表》)。  相似文献   
30.
周乾 《江淮文史》2005,(3):73-83
1928年4月,安徽大学在省城安庆成立。经历10年坎坷发展后,抗日战争期间,学校为避战火,于1938年5月,被迫西迁,在迁徙途中解体。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11月,国立安徽大学在安庆省立安徽大学原址成立,之后存在了3年。1949年底,学校并入芜湖的安徽学院。在抗战前建立的省立安徽大学和抗战后建立的国立安徽大学任职的众多校长中,惟有杨亮功先后两度出任校长,他对这两个安徽大学的建设和发展都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