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192.
明朝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汉族朝代。大明帝国遗留下来的不仅仅是跌宕起伏的历史风云,还有汉民族的“活化石”——贵州屯堡。综观全球,没有哪个民族像汉族一样以其丰富、多元的文化宝藏,影响和推动着世界文明的进程。那么,真正携带本色文化因子的汉民族究竟在  相似文献   
193.
天姥山位于浙江新昌,天台两县交界,是天台山的余脉,北端为会墅岭,南端为关岭,绵延达十多公里。天姥山之所以能成为天山名山,谢灵运、李白两位诗人的歌咏至关重要。两位诗人为什么要攀登这座当年并不知名的山峰呢?这又与“天姥”之名相关联。王母(天姥)的传说.加上云霞翻滚的壮阔景象,远观天姥山的确如神仙居所,自与人间凡境不同。  相似文献   
194.
刘向父子的汉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踪凡 《文献》2002,(1):12-23
据典籍记载,最早整理汉赋的恐怕是西汉的司马迁,他在《史记》中全文载录了贾谊、司马相如的6篇赋作.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梁范晔的《后汉书》继其踵武而又发扬光大,二书整理、载录的汉赋共有11家,30篇.  相似文献   
195.
出新昌县城旧东门至天台县界,至今还保留着一条较为完整的古驿道。道经桃源穿越天姥,到达关岭头,全长35公里。这条路,早先为南朝诗人谢灵运开拓,故又称谢公道。在唐代,这里可是一条风靡一时的游览之路。  相似文献   
196.
王阑西同志是 40年代盐阜抗日民主根据地党委宣传部部长 ,是盐阜区大众文化工作的领导人。就在这个时期 ,我有幸在他领导下工作 ,许多往事经常在脑子里浮现。1942年秋天 ,我奉命调到盐阜区党委文工团工作 ,但没有多久 ,日寇进行大扫荡 ,为适应这个形势 ,实行精兵简政 ,文工团解散 ,而留下了一个淮戏研究小组 :一个会唱淮调的女演员 ,一个会拉二胡的琴师 ,一个戏剧导演和我一共 4个人。根据王阑西部长的指示 ,到农村群众中去调查研究淮戏 ,其意图是要利用淮戏这个盐阜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 ,来开展群众性的戏剧运动 ,以教育人民、团结人民…  相似文献   
197.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文参"第九期文物工作报导栏里报导,河北省丰润县披霞山小学内发现古文字幢身一段,根据所印拓本看来,它不是中国的古文字,而是梵文字,也就是我国古代所谓  相似文献   
198.
树高千丈也有根,藤长百拿①也有脚,再高的树落叶也要归根,再一长的藤枯了还连着脚。它记载前辈迁徙的经过。山_匕的藤和树啊,还把那根脚依恋,世上的人哪,怎能不思念祖先!大河从山泉开始,大山从平地长起,五姓的瑶人永远是亲兄弟 叩可,信歌从老祖盘王说起—忘了祖先的子孙,不如那归根的落叶,不认宗族兄弟的人啊,比不上恋根的藤子!五姓的瑶家人②,本是同根树上的枝叶,散居山岭的盘王后代啊③原是一根藤上的果。尊敬的盘王是我祖,贤德的九娘是我宗④,瑶人原是冯晏养⑥,山人本是冯容生。只因雷公发大水,冯晏兄妹结亲再造人,要叫叶儿认识它的根,要…  相似文献   
199.
200.
凡国栋  童志军 《文物》2023,(2):71-74
<正>2014年,湖北省黄梅县苦竹乡小溪村村民在修建通村公路时挖出两件铜器。黄梅县博物馆获悉后派工作人员赶赴现场,村民遂将两件铜器上交黄梅县博物馆,两件铜器分别为豆和卮。铜器出土地点位于大别山南麓小溪河畔,东南距黄梅县城约15公里。经过了解,该地原为一处坡地,修路时被铲平,原地貌已被彻底破坏,铜器埋藏环境无从考察。现将出土铜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