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4篇
  免费   0篇
  7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乾隆年间,清政府从盛京及其所属诸城,抽调部分锡伯官兵,连同家眷迁到新疆伊犁,编为一营,即伊犁锡伯营。它是军政合一的组织,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三项职能。在近一个半世纪内,伊犁锡伯营军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西北边疆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2.
“社会盗匪活动”的再商榷──以临城劫车案为中心之探讨吴蕙芳一、“社会盗匪活动”观念的提出与争议1969年英国社会史学家霍布斯鲍姆(EricJ.Hobsbawin)在其著作《盗匪》(BCdits)一书中提出“社会盗匪活动”(SOCbIBah-ditry...  相似文献   
203.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二日,《齐齐哈尔日报》登载了笔者一篇题为《齐齐哈尔的早期诗人顿吉纳》的短文,文章在引录诗人作品中有这样两句: “生在齐齐哈尔的顿吉纳,长在清朝时分。”文章还简要介绍距今一百一十五年前,齐齐哈尔城锡伯族诗人顿吉纳随从吉林军团来到伊犁,以及一七六四年诗人同自东北调防到伊犁的锡伯族同胞相聚的片断。那么,齐齐哈尔在历史上还有哪些锡伯族迹呢?这便是本文所要继续延伸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4.
“庶吉士”一辞,取《书·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其职称肇始于明朝洪武十八年。该年三月,廷试擢一甲进士丁显等为翰林院修撰,二甲马京等为编修、吴文为检讨,进士入翰林院任职即自此始。洪武年间,庶吉士分设于六科,练习办事。当时在翰林院、承敕监、中书署等衙门任职的进  相似文献   
205.
晋察冀边区是重要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它包括山西、河北、察哈尔、热河、辽宁五省各一部分,在行政上分为北岳、冀热辽、冀中三区。平汉路以西的北岳区为一险要山区,冀热辽区为山地与平原交叉地区,平汉路以东、平津路以南、津浦路以西、石德路以北四条铁路围起来的一望无垠的华北大平原,就是冀中区。这里的农产品以小米、麦子、高粱、棉花为大宗,手工纺织业很著名,可以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提供军民的衣食,但平原上公路密如蛛网,无险可守,也是  相似文献   
206.
关于河西的汉代长城,史籍记载多过于简略,而自魏晋以后,其遗迹已鲜为人知。在明、清地方志中,虽偶有提及,但均不确切,难作依据。近代以来,西方各国的探险家,竞相开展中亚探险活动。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Aurel Stein)于1907年在甘肃敦  相似文献   
207.
由于历史的各种原因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居住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各县(市)的苗族人民,形成了“依山为寨,聚族而居”的特点。就村寨而言,一般都是十几户、几十户、几百户以至上千户为一居住单位。而“吊脚楼”则是这些村寨的一大标志。号称“千户苗寨”的雷山县西江村,鳞次栉比的“吊脚楼”依山而建,十分壮观,是苗族居住建筑的典型。  相似文献   
208.
由张守中同志撰集,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山王?器文字编》一书,著录了一九七七年在河北平山战国中山国墓葬中出土的一大批带有铭文的器物,为历史研究和古文字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新资料。这些器物上的铭文,经过撰集者和广大研究者的共同努力,目前绝大部分都已能够得到正确释读,但是其中仍有一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本文准备就铜钺铭文中的“(金瓜)”字和衡帽、泡饰铭文中的“厶”字及“厶库”合文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不妥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9.
本文通过统计明初南直隶、湖广、江西三省的城墙包砖情况,考察了明初城墙包砖的基本面貌,并根据明代各级城市所用城砖的烧造与征调情况,探讨包砖的相对成本,指出明初城市包砖与城市的等级、所处地区的军事战争形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10.
<正>镜背铭文有产地、铸镜作坊字号,甚至是价格等信息是宋代铜镜的特点。此类铜镜的产地以湖州最为著名,湖州镜存世和出土数量最多,其他产地还有临安(今浙江杭州)、建康(今江苏南京)、成都、吉州(今江西吉安)、饶州(今江西鄱阳)等。学界对这类铜镜的称呼有“纪地镜”“铭文镜”“牌记镜”“商铭镜”“商标名号镜”“商标字号镜”“官私作坊铭文镜”等。这类铜镜注重实用,多素背无花,在宋代流行甚广,数量庞大,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是宋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的体现,更是宋代物质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