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近悉流落海外数十年的一件宋代绘画巨幅长卷又辗转回到了国内,惊喜之余,得缘目睹原迹,叹为观之。此件长卷即曾藏清宫内府、见于《石渠宝笈续编》“宁寿宫”著录、传为唐·阎立本绘的《孔子弟子像》。此卷设色绢本,纵32.3、横870厘米,绘立像59人,无名款。引首乾隆御题“杏坛遗范”,钤印“古希天子”朱方文。后幅有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户部尚书蒋溥  相似文献   
22.
在明代前期画坛上,戴进是一位声誉卓著的画家,也是画史上正式命名的第一个画派——“浙派”的创始人。但由于他是一位职业画家,没有文集传世,当代人可资征信的资料也不多,至后世,诸多画史因种种原因,追叙往往失真,评述亦多相悖,致使戴进的生平经历、作品艺术风貌及其在画史上的地位,众说纷纭,难识庐山真面目。尤其在其生平经历方面,众说常常相互抵牾,诸如戴  相似文献   
23.
1987年6月,笔者在参加由日本国际交流美术史研究会主办的“肖像画专题”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曾谈及肖像画具有客观性、真实性、生动性、专一性等四个基本属性,亦是肖像画的共性。然而,由于描绘对象、  相似文献   
24.
明代中期,在苏州地区崛起的“吴门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不仅称雄于当时画坛,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沈周、文征明是典型的文人画家,他们开创的“吴派”,替代了明初院体、浙派的地位,成为支配画坛的重要流派。唐寅本系  相似文献   
25.
北京的五月,正是由春入夏的宜人季节,温暖的阳光铺洒在故宫金色的琉璃瓦上,把这座古老雄伟的宫殿装点得分外绚丽。由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主办的各省市自治区征集文物汇报展览,1978年5月在这里正式展出,有二十七个省市自治区、一百另一个单位送来了展品。  相似文献   
26.
“赏石”,顾名思义,是指具有观赏价值的石头,即不同于普通岩石的“奇石”。奇石按其供置地点来分,大致可分为三类:(1)名胜奇石。遍布于名山大川、风景名胜之地,与自然界融为一体,以大型为主,如云南石林、黄山奇峰;(2)园林立峰。常见于皇家园囿和私人园林,或叠石成山,或列石成景,以中型为主,如太湖石、灵壁石等;(3)文房雅石。作  相似文献   
27.
“吴门画派”是明代中期在苏州地区崛起的一个绘画流派,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自它蜚声画坛以来,数百年内有关评论、研究络绎不绝,至今已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笔者对此专题殊少探讨,现仅就“吴门画派”的名称涵义,谈谈浅陋之见,以求正方家。  相似文献   
28.
传统的中国画以水墨画为主流,水墨画历经千余年的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笔墨经验,在笔法、墨法和水法诸方面都形成较完备的成熟技法。用笔方面有点、勾、皴、擦和干笔、湿笔、中锋、侧锋、顺锋、逆锋诸法以及下笔的轻重、疾徐、偏正、曲直等变化;用墨方面有渲、染、烘、托和淡墨、浓墨、泼墨、积墨、破墨、焦墨、飞墨诸法以及“五墨”(黑、浓、湿、干、淡)、“六彩”(黑、白、干、湿、浓、淡)之说;用水方面有渍水、撞水、皴水、洒水和水破墨、  相似文献   
29.
自明初洪武至弘治的百余年内,占据画坛主位的是皇家画院的宫廷绘画,其兴盛景况虽难以与宋代画院相比,但仍显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并取得一定的新成就。 明朝特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尤其是高度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严酷  相似文献   
30.
肖像画作为人物画中的一个门类或分科,既与人物画有很多共性,也具备独特的个性。探讨肖像画的自身特点、特殊属性或独具特质,即“肖像画的性质”,将有助于明确肖像画的含义和范围。本文拟根据中国古代肖像画的创作情况,结合古今有关论述,就此问题谈谈个人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